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奥运经济依然值得期待

——中国经济怎么看之五十七

2021年07月27日 09:30  |  作者: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月24日,中国宁波姑娘、射击选手杨倩拿下了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她迎着镜头比心的镜头,瞬间在网上圈粉无数。

直到这时,很多人才反应过来,东京奥运会已经开幕了!一天之内,中国代表团连夺三金,让东京奥运会在国内逐渐热起来。

不过,有些经济界人士却有些惆怅——奥运经济,可咋办?

眼下,东京奥运会的亏损已成定局。

2013年,东京申办奥运会时被寄予厚望:借此走出经济低迷困境,刺激日本经济活跃起来。历史上,日本正是在1964年举办了第18届奥运会后,迎来了经济腾飞的10年。

现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日本投入的250亿美元承办费用,极有可能出现血亏。有专家测算,仅延期举办带来的额外开支就有几十亿美元。再加上空场举办,没有了门票收入,也没有了入境国际游客,而且有些赞助商又取消了赞助,保守估计也要损失上百亿美元了。

还有更悲观的看法认为,奥运会是工业经济的代表,当全球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走向信息社会、智能社会时,奥运会的规模效应带来的高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只是加速了弊端的呈现速度。

但稍稍回忆一下历史,我们就知道,举办奥运会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营利。它真正实现盈利的历史,始于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此前的22届奥运会都是亏损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还因为亏空巨大,诞生了一个新词“蒙特利尔陷阱”。

即便从经济趋势分析,奥运会的投入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会影响规模的扩张,但这也并不是太大问题。毕竟,规模只是手段,它承载的精神力量才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更快、更高、更强。现在,它又加入了新内涵——更团结。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这些挑战。

有需要,就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对奥运经济的未来,对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

编辑:秦云

关键词:奥运经济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