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北京房山区未来五年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和科技金融创新城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刘志国)经过前三个阶段城南计划的实施,北京市房山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7月29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的《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吕晨飞表示,目前,房山已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计划推进82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和科技金融创新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北京房山区环境品质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升。PM2.5年均浓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35微克/立方米,全面消灭劣五类水质,实现了“一河清水送雄安”,森林覆盖率达到36.9%,2020年生态与环境价值增速全市排名第1。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端要素快速涌入。高精尖产值比重明显提高,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8.4%,形成以达闼科技、驭势科技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以石墨烯种子园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京东方数字医院等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引进天仁道和等15家“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上市挂牌企业增至21家,国家高新、中关村高新企业分别达到828家、479家。
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乡大学城。近年来,良乡大学城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已建成6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北理工等5所入驻高校建成多个优势学科、研发平台及新型研发中心,在校师生4.6万人,拥有院士30名。下一步,大学城拓区后将达到17.12平方公里,引进和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努力打造2-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和良乡大学城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按照“双一流”建设要求,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增加到70家,大学城整体职住比达到1:1.3,实现职住平衡。着力构建首都校城融合的示范区、城南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和绿色宜居生活的典范区,打造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打造首都南部科技成果转化带。房山区将充分梳理盘活7.24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前店后厂”“前研后产”模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一流的高端制造基地,智能应急装备领域加快构建以无人机和机器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推进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全面投产,新能源领域加快卫蓝固态电池项目建设。做优做强新材料产业,建设中关村“材料创新谷”,扶持石墨烯种子园、八亿时空、环宇京辉等企业发展壮大,建设氢能特色产业园。培育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建成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推进北京基金小镇和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发展,打造安全的特色金融产业。
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区。房山区将充分用好文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紧抓全市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契机,将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加紧申遗,努力成为全市第9个世界文化遗产,高标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大熊猫繁育基地、国际葡萄酒小镇、乐高主题乐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打造青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用三乡联动模式带动生态涵养区转型升级,唱响红色主旋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编辑:罗文
关键词:产业 建设 北京 房山区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