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聚焦
《政协委员工作室(站)模式与成效研究报告》摘登
《政协委员工作室(站)模式与成效研究报告》书封图
全国各地委员工作室(站)新闻报道数据地域热度图
7月20日,人民政协报社·人民政协网发布首份《政协委员工作室(站)模式与成效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托人民政协网大数据技术,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8日期间,涉“政协委员工作室(站)”的新闻报道数据为样本,结合首届人民政协“委员工作室(站)”案例征集材料,对各地开展的委员工作室(站)基层协商民主形式进行记述和分析,通过探索建立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畅通渠道,阐明政协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委员工作室(站)的萌芽与发展
2008年深圳、天津两地委员联络室相关报道(拼图)
2020年山东聊城、江苏、湖南永州、河南孟津设立委员工作站相关报道(拼接)
委员工作室(站)组织载体及案例举例
通过溯源《人民政协报》2000年以后报道,“委员工作室”的初次亮相可追溯到2002年,在《市县政协设几个专委会好?》一文中便提到,山东省政协已设立了委员工作室。“委员工作站”的初次出现在2005年,重庆市政协在《重庆日报》开设《政协委员工作站》栏目,成为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新形式。
自2012年起,“委员工作室”的建设势头加速,这也反映出,政协工作实现从委员“被”联络到委员“去”联络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为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政协委员开始走向“前台”、唱起“主角”,政协协商民主提升到了新水平。由此,“委员工作室(站)”的建立与发展在全国“多点开花”。
到2020年,委员工作室(站)模式在全国迎来发展高峰。依托委员工作室(站),不断拉近人民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文件,明确委员工作室(站)的职责、工作重点和要求,为委员履职明确方向,委员工作室(站)建设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各地委员工作室(站)有效激发了基层主体活力、推动民生问题解决、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成为政协委员履职和开展政协工作的主阵地,基层治理质效继续提升。
二、委员工作室(站)建设概况
湖南省永州市政协唐箭委员工作室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永州市委员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政协无党派界别委员工作室来源:人民政协网
北京市科协界别委员工作室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委员工作室(站)功能定位及案例
《报告》显示,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进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开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积极探索。
依据《人民政协报》相关大数据分析,湖南、浙江、北京、上海、广西、陕西等地有关委员工作室(站)热度较高。
湖南省三级政协以委员工作室(站)为平台载体,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常态化,积极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在社区、学校、街道、企业等地,建立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委员工作室(站),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委员进驻工作室全覆盖,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建出特色,通过探索开展线上“云端”委员工作室与线下委员工作室联动履职,打通了委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与人民群众的点赞。
浙江省各级政协和各参加单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探索履职方式和载体,涌现了一批时代性强、特色鲜明的履职品牌,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其中,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宁波市、台州市、绍兴市6个市政协委员工作室表现亮眼。
山东省济南市政协、各区县政协和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以及市政协各界别或界别活动组中建立商量工作室,推动商量工作室覆盖全城,让“商量”之树扎根泉城。
北京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站)立足界别特色,架起市民群众“连心桥”。打造了“委员听民意”“政协e事厅”“委员讲堂”等网络议政和学习品牌。
此外,广东省推进各级政协委员工作室试点工作,委员工作室成为充分展示政协委员风采的窗口和直接倾听群众诉求的平台;江苏全省共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19167个,其中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河南省、云南省、湖北省在探索委员工作室(站)建设发展上推出一系列“接地气”的实招,推动界别委员“沉下去”,社情民意“收上来”。
在推动建设过程中,委员工作室(站)呈现以下特点:
功能定位覆盖丰富。委员工作室(站)功能定位覆盖经济、农业、法律、教育、文艺、体育等界别或行业委员,做到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界别和地域相补充,基本实现重点界别全参与、主要区域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其次,委员工作室(站)不仅围绕社区,还针对企业、青少年、家庭等不同受众群体,在教育、营商环境、农业、社会救助、科研、医疗等不同领域发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组织载体多元化。委员工作室(站)的组织载体涵盖以区域、片区、社区、园区、界别、重点领域、委员个人等多元类型载体,借助不同组织载体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规章制度逐步健全。为充分履行政协职能,创新委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各地委员工作室(站)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2020年初,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实施办法》,河南省漯河市印发《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意见》;5月底,北京市政协审议通过《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联系群众工作的意见》;6月,湖南省政协印发《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的意见》,明确委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工作重点和要求等;7月,湖南省永州市制定下发《关于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实施意见(试行)》,把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绩效评估的考核指标……
纵观全国,各级政协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健全委员工作室(站)协商民主机制,对协商民主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和具体细化,进一步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何时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拟定适合本区域实际的制度性文件,以指导实践,以制度化促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规范性、有效性。
三、经典案例与价值启示
曹志伟向中国政协文史馆捐赠《万里审批图》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在委员工作室(站)的建设中,涌现出一批代表性案例。以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委员工作室为例,自2011年1月成为政协委员后,他先后提出引发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万里审批图》提案和《人在证(征)途》提案,促成了改革的落地实施,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2014年底,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委员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为紧密联系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海外青年人士沟通的调研平台和联络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政议政的“委员之家”。
此外,还有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政协徐家湾委员小组协商民主工作室、温州市鹿城区政协许鹏怀委员工作室等为代表的各地委员工作室(站),既富特色,又富成效。梳理总结委员工作室(站)的建设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亮出身份,唱出委员为民服务好声音。政协委员工作室(站)建立后,委员身份亮出来了,为民服务的承诺喊出来了。实践充分证明,委员工作室(站)的创立,不仅有助于委员更精准地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推动科学决策,还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向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做到联系群众、凝聚共识。
抓住重点,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多形式。委员工作室(站)将基层民主协商纳入政协渠道,开展民主协商活动,推动问题解决。各委员工作室(站)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尤其针对各级党委政府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的民主协商活动。
突出特长,汇聚民心民智正能量。委员工作室(站)主要是由委员主动领衔创办,个个有特长、人人有能力、服务有载体。通过工作室(站)平台,有效地将委员履职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委员们发挥特长和优势,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社会公益、文艺汇演等活动,既拉近了委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又弘扬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释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委员工作室(站)传播情况
2018年1月1日—2021年5月8日关于“委员工作室(站)”的信息传播平台数据 来源:人民政协网大数据
2018年1月1日—2021年5月8日关于“委员工作室(站)”的信息传播趋势 数据来源:人民政协网大数据
《报告》指出,自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全网有关“政协委员工作室(站)”的新闻报道数据量约为12.26万条。
趋势图显示,2018年1月至2019年年末,新闻报道数据量处于低位,本时段各地委员工作室(站)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自2020年起委员工作室(站)进入快速壮大阶段,尤其是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新闻报道数据量快速上升。
期间,涉“委员工作站”的新闻报道主要传播平台在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约覆盖整体信息量的92.9%。
41. 02%的信息来自新闻客户端。新闻客户端信息量在众平台中占比突出,原因在于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用户信息浏览习惯由新闻网页向聚合类资讯平台过渡。此外,平台还通过创设自媒体号版块、互动交流社区等方式吸引宣传主体投放资讯,扩大信息渠道来源。27.22%的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与各地方政协积极扩大新媒体宣传阵营、善用网络渠道做好政务宣传工作关联密切。24.66%的信息来自新闻网站。“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政协网”等央媒以及“红网”“深圳新闻网”等地方新闻网站对各地委员工作室(站)的建立背景、运行模式、重要成绩等进行宣传报道,各商业新闻网站及自媒体账号对此进行转载传播。
从网民对委员工作室(站)的话题讨论倾向来看,46.06%的网民对各地委员工作室(站)开展的环境治理、防汛减灾、疫情防控、扶贫工作、扶持中小企业、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活动关注度较高。20.61%的网民关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为改善民生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各地委员工作室(站)征集网民意见的形式多样化,助力上会代表、委员意见落实“民之所盼”。
五、依托媒体联动作用助力委员工作室(站)深度发展
近年来,通过各地政协的探索实践,政协委员工作室(站)的数量已初具规模,工作机制也逐步完善,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向深化提升迈进。为此,《报告》建议:
一是摸查各政协委员工作室(站)开展情况,杜绝只挂牌不办事的形式主义。二是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减少职能同质化。三是加强工作室(站)协调联动,强化委员履职责任,有效掌握、沟通其他同届委员工作室(站)发展经验。四是线上线下联袂宣传,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委员工作室(站)建设。五是规范工作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乡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站)的软硬件支持。六是加强培训和考核力度,提升政协委员履职水平。七是发挥媒体联动作用,实现宣传全覆盖。首先,中央级带动地方级媒体发展,提供多方融媒体技术支持服务;其次,鼓励各级委员工作室(站)人员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渠道;第三,建立政协内部日常生产的精品内容互推、共推机制;最后对于重大政协新闻报道,各级政协可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全媒体协力展示,力争形成“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网络有专题、手机有信息、户外有广告”的立体宣传全覆盖格局。
编辑:刘红色
关键词:委员 工作室 员工 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