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玉米总量超 1.4 亿吨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朱保成呼吁:要把畜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2021年09月09日 10:49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李木元)在9月9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桑蚕经济论坛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呼吁,我们不仅要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也要把畜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微信图片_20210909105530

朱保成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守住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战略底线,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总体来说,我国饲料用粮供应保障不足,人吃与“马喂”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去年,我国进口大豆、玉米总量超过 1.4 亿吨,是全球蛋白质饲料原料最大进口国。从短期看,可以暂时弥补我国耕地资源禀赋的不足;但从长期看,饲料源长期依赖大量进口,必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让畜禽更多地吃上“中国粮”越来越重要。

朱保成说,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的有效供给直接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 5 月至 7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就依法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检查,指出我国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着饲料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影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发利用饲料桑资源,着力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践,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朱保成介绍,近年来,我国饲料桑产业科技开发及综合利用创新成果显著,发现和开发了桑树的多种用途和价值,饲料桑产业链基本形成。各地的饲料桑产业实践探索表明,这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饲草种植-水肥协作-饲料加工-高效养殖-精深加工-粪污利用”的循环协调发展,系统地解决了粮食种植、饲料生产、畜牧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草畜失衡、“人畜争粮争地”等突出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推进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为促进我国桑产业发展,打造饲料桑产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示范模式,朱保成建议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坚持三产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坚持政策创新,构建专项引导基金。四是坚持价值提升,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五是坚持产业振兴,巩固拓展扶贫成果。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饲料 朱保 保成 产业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