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首届茶健康与文化论坛在京召开
人民政协网11月1日电(记者 刘喜梅)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广普及茶领域知识,10月30日,由生命时报社主办、讽刺与幽默报社协办、福建海峡振华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中国好茶 康养之道”2021第一届茶健康与文化论坛暨“生命优选”茶健康产业发展峰会,在北京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并在会上发布了《中国茶健康产业前瞻分析报告》
本次论坛设立“科学饮茶,普惠大众健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以茶为媒,推进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做好茶产业大文章,金叶子的实战经验”四大主题,社会各界观点得以交流、碰撞,协力推进茶产业的进步和茶文化的繁荣。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在致辞中表示,茶产业发展需要有“三问”:茶饮料是历史最悠久的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定义的“三大饮料”之首的健康饮料,为什么茶的消费势头和贸易状况却低于咖啡?英国不产茶,为什么他们某个茶叶品牌销售量就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个茶叶品牌?每天电视台黄金时间的广告都是酒,为什么很少看到茶叶的广告?他建议,之后可以开设“茶与咖啡、与国外知名品牌、与酒产业比较”的议题,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在致辞时说,党的十九大非常明确地把“健康中国”提升到战略位置,要把民众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要融入各项政策当中去,要关心生命的全周期、健康的全过程,一定要将长期以来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新中国建立以后,五次卫生大修订,唯独有四个字没有变——“预防为主”。此次的茶健康与文化论坛,实际上就是贯彻“预防为主”。近年来,我们国家开始大力推行“非药物治疗”,饮茶就是一个很好的非药物疗法,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交、道德方面都有健康益处。
“中国茶种类十分丰富,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类各具特色,风味、香气、保健功能各不相同,备受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越来越多饮茶人不再只是把保健养生挂在嘴边,而是以茶为媒,实实在在地把‘养生’二字融入生活日常。”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通过视频致辞,他提倡,“茶为国饮”,弘扬茶的文化底蕴,通过饮茶品茗,培育新时代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仲华也通过视频致辞表示,茶,在大健康领域,正全面展示着它的健康价值和应用空间。不管是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植物健康、环境健康,还是人类健康中的身体、生理、精神、心理和道德健康,茶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全面助力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饮茶有益健康已成为共识,但究竟是哪些成分在起作用,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能多数人都说不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一是茶叶中的健康成分,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外,茶叶还富含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氨酸等植物化学物,它们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此外,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以锌、硒、氟较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硒,它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可以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增强免疫功能。二是饮茶究竟好在哪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饮茶有助降低2型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则指出,茶是中医药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处方中有几百种处方都和茶相关。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不同体质的人食物或服用药物时,要注意食物属性和体质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寒凉体质,就要少喝茶;如果是温热体质,就比较适合喝茶。中医养生讲究“个体化”原则,不要克隆别人,不要别人说什么好就去吃什么喝什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什么食物、什么饮品更适合自己,找到后长期坚持下去,变成自我行动,就有可能受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大健康产业,茶叶是大健康产业当中标志性的养生产品,呈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此次论坛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茶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发布了《中国茶健康产业前瞻分析报告》,该报告以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针对茶产业现状问题提出建设性发展意见。茶产业的未来在哪里?王岳飞认为,应从科技创新,包括良种创新、智慧栽培、机器化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以及茶叶生化研究创新和茶与健康研究创新,把中国茶打造成高效产业。
编辑:何方
关键词:健康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