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1年第六期
画语心声
直率和纯粹是唯一不能学而得之的东西,这也恰是续鹤贤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近四十年的绘画历程,高高低低一路走来,续鹤贤一直在叩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是艺术?艺术该如何表现?我该怎么办?他不断地求索,设立过很多曾经的标准,但随着自身学识的不断提升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又一一地把它们推翻。
保路运动-250×450cm-2012年-续鹤贤
艺术创作需要大胆地发明和创新,谁也不能永远“稳扎稳打”。艺术要追求独创性,而不是仰慕往昔大师的高超技艺。首先,续鹤贤从思想上解决了画画不是画图像的问题。图像是机械地在一个平面上呈现出来的影像,而绘画是怎么在作品中体现出其独特性,甚至要把绘画的独特性表现得更充分一些、更过瘾一些、更有优势一些,这是图片望尘莫及的。绘画如果单单是达到图像的目的,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便明确了一个观点—绘画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橘色黄昏-200x160cm-2003年-续鹤贤
在创作中,续鹤贤尽可能地体现这一点。比如说,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他会将整个画面构成有别于图片,图片是三维空间的,那么他会有意识地放弃三维空间,就用二维空间。在色彩方面,图片是把自然光照和色彩机械地体现在一个平面上,而他的绘画则是充分考虑自己内心情感需要的色彩,这便足以和图片拉开很大的距离。情感色彩可以随心所欲,他会听从内心的呼声,再强烈一些,或再淡雅一些,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调节。在造型方面,续鹤贤也有自己的主动性,他没有照猫画虎那么被动,也没有尺度严格、比例准确那么机械,而是自己需要怎么画就怎么画,认为怎么画好就怎么画,更大程度地给了自己主动权。画笔在自己手中,自己说了算,主观地、主动地去创作。当绘画真正地进入状态的时候,那就不是画给别人看的。画完了没有?画够了没有?成不成功、到不到位完全是艺术家自我的心理需求。
红-崖-230x100cm-2017年-续鹤贤
从表面来说,绘画和图片差不多,但真正研究时,怎么能体现绘画的独特性,才是最重要的。怎么能画成一幅画,最起码是有别于图像的作品,这涉及线条、构图、色彩、手法、材料等诸多因素。在主题性绘画任务允许的情况下,续鹤贤做了大量的探索。绘画有物质感,有些是用水墨或国画颜料在纸上画的,有些是用油彩或者丙烯在木板或画布上画的,续鹤贤明确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将所用材料的性能、材质感发挥到极致。画水墨画时,他极力体现水墨淋漓的材质性能。画油画时,除了表达画面内容之外,他还极力体现油彩那种稠厚的材料感,让人感觉到可以触及的物质感。
德国公平女神广场-120x130cm-2015年-续鹤贤
续鹤贤极力夸大绘画特有的功能特质,尽量做到文学能办了的事就不用绘画去表现,这是续鹤贤创作的一个原则。
每个时代的艺术,其时代特征都很明显,艺术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与时代紧密关联。如今的时代前所未有,生存的环境、观察的方式方法和过去不一样了,听到看到的也不一样了,而绘画艺术还和以前一样固守教条,那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了。令续鹤贤常常纠结的是自己还没有摸索到与时代气息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有时会苦恼,有时又会怀疑。几十年来,他断断续续画了这么多画,有些是犹豫不决、有些是懵懵懂懂的状态留下的笔墨痕迹,甚至有些画既不是准确的油画语言,也不是传统水墨的笔法,这正是他在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留下的艺路心迹。回望中国古老文化的时候,他对前人的艺术赞叹不已,并在自己的画中有所体现。而他认为最为重要的,考虑最多的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媒体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讯息,这对画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就是解决艺术要契合时代的学术课题。
渔家傲——浔阳江头-180x180cm-2003年-续鹤贤
当今的中国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山山水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陕北延安,二十多年前沟沟壑壑的黄土坡,如今已郁郁葱葱、绿荫覆盖,整个地貌都变了,但有些画家笔墨下还是在展现穷山恶水,显然和时代不合拍。还有个现象,在西北的城镇,进入眼帘的到处都是现代的楼房,而有些画家还在没完没了地画残留的窑洞,那有什么意思?和这个时代的进程又有什么关联?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还想用艺术的形式来说话的话,不让时代冷落了这个行当,那么,留给艺术家的课题就是怎样才能不负于这个时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青瓷百合-70x50cm-2021年-续鹤贤
在这些年的创作中,无论是鸿篇巨制《新疆和平解放》,还是小品《青瓷百合》,只要拿起画笔,续鹤贤心里都绷着一根弦,怎样才能画得让自己更满意一点。脑子里琢磨的东西,实实在在地在手底下呈现出来,达到一睹为快就心满意足了。续鹤贤心里想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就是绘画的气息,是画面传达出来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气质。比如说《新疆和平解放》的恢弘壮丽,还有《青瓷百合》的清新文雅,都是内在精神气息的充分表达。
汉马车之五-60x80cm-2015年-续鹤贤
《汉马车》系列作品中,他将一块块残缺的砖块或冰冷的石头上留存着的千年前的图文气息,通过艺术衍变,用油彩画布将那些久远的、音讯远去的气息得到再现,律动和激扬的人生之气有种跨越时空的感觉,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一种气息、一种精神。
雄风·汉战马车-120x130cm.2015年-续鹤贤
艺术重在通过色彩和线条的选择去表现情感,那么抛开一切题材,仅仅依靠色调和形状的效果,是否就不能使艺术更为纯粹?音乐不用词语做拐杖也发展得很好,这促使续鹤贤梦想一种纯粹的视觉音乐,同时也为他色彩与形式的探索实验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记得在一次展览上,一位观众指着一幅抽象画问他画的是什么,续鹤贤解释说:你看这张画的时候,不要去揣测里面具体有什么东西,就把它当成音乐,看的时候是不是有音乐感?音乐里的形象是摸不着的。画里面体现的东西,是把具体复杂的内容抽取了,用颜色、笔墨、画面构成等来表达一种情感、一个气息的时候就更直接了。续鹤贤运用了很多手段,比如节奏、旋律这些看不到的器乐里的一些元素,恰如其分地在绘画里体现出来。画面里虽然没有形象,但能感觉到有些情绪是燃烧着的、爆炸型的,或者悠长的、平缓的;有些颜色是和谐统一的,有些是矛盾对立的。抽象绘画又为人类找到了一个抒发情感的表现形式,也是绘画艺术中发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具体怎么表现,怎样表达,前人既然打开了一扇窗,怎么和外界环境产生呼应关系,就靠艺术家自己了。
秦-俑-120x130cm-2021年-续鹤贤
在艺术家看来,任何题材都不过是研究怎样使色彩和图形达到平衡的方法。像塞尚那样一位大师,他的静物画可以理解为一个画家为研究各种各样的艺术问题而做的尝试。立体主义者沿着塞尚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天经地义就是发现新办法去解决所谓的“形式”问题。
在取材方面,续鹤贤尽力避免表现大多数人表现的内容。就像现在流行的写生活动,一群人去了一个地方,别人都画的内容,他就不想画了。不管是浔阳江头夜送客,还是红崖天书、渔家傲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探探心底,自己心里需求什么。于是,他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如果发现艺术领域有哪个问题,他就想方设法避免。那么该怎么避免,这就得想招数了。续鹤贤认为艺术创作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音乐,都应该是一人一个样子,一人一个主意,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面貌。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自己关注的地方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因为关注文物保护和对传统书法的临习,触动他创作出《红崖》这幅作品,或者唐诗宋词里表达文人墨客的一些情怀触动了他,他又能画出《渔家傲—浔阳江头》。总的来说,续鹤贤是一位有智慧、有情怀的艺术家。
我们知道,即使在遥远的往昔,艺术作品也都是围绕着一个必要的核心形成的,这是社会给予艺术家的任务。艺术家的形式感和色彩感结晶成完美的作品,也需要一个坚实的核心,这是一个明确的学术问题。续鹤贤有所担当地投入课题研究中,贴近时代脉搏,契合内心所愿,踏踏实实地经历着创作中的辛劳和痛苦,不断探索决定艺术未来发展路线的解决方案,努力捕捉运用绘画语言创造些什么的机会。有了这种艰难但有意义的坚守,他的收获将是巨大的。
(作者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
续鹤贤
1962年生,山西人。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大型展览,《为天下安宁2》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提名奖;《震后复课》入选“感恩重建—纪念抗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保路运动》入选“湖南百年历史画展”获二等奖;《空中救援》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获金奖;《橘色黄昏》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精品展”获精品奖。
责任编辑:张月霞
文章来源:《画界》2021年11月第6期
版面设计:汤炜
编辑:画界 邢志敏
关键词:绘画 续鹤 鹤贤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