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
“山高水长”——上陽臺酒文化主题书画邀请展在京举行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付裕)日前,由上陽臺联合清秘阁举办的“山高水长”——上陽臺酒文化主题书画邀请展及品鉴会在清秘阁举办。
此次展览意在传承“上阳台”文脉,彰显当代文人精神,共续《上阳台帖》之山高水长,共赏上陽臺酒之气象万千。
此次展览汇聚了20位名家的书画作品,以《上阳台帖》为核心主题创作,内容涵盖李白名篇典故,名家跋语、唐宋文人生活意趣等。由中国书画名家吴悦石先生特题“山高水长”四字,笔触昂扬,逸品天成。书法作品包含楷书、草书、行书、篆书多种风格,端庄与豪放均在此体现;绘画作品包括山水、人物、静物等,透过笔墨即可感受到古人饮酒的欢愉和风趣。参展作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再现了古代文人与酒、艺术与生活交融的雅趣。
墨客云集,赏国粹之美
品鉴活动云集了20余位艺术家、文化名家及收藏家,共赏名家翰墨佳作,共品上陽臺传世佳酿。活动以经典京剧选段《贵妃醉酒》开场,瞬间营造了文人雅集的现场氛围,更是遵循唐宋之风,分享古代文人的插花、点茶、焚香、挂画等生活方式。
作为文人士大夫雅集的重要活动,挂画讲究内容和形式,现场准备的参展作品《诗酒茶叙雅意清欢》采用宋代装裱样式,追摩古意,亦在现场演示复原了这一传统流程。从四艺窥探传统极简却熨帖人心的生活美学,重拾中国人的生活情趣,感受典雅之美。
别开生面,味蕾间的盛宴
酒是一种文化的特殊载体,在沉浸式体验唐宋文人生活后,便进入了上陽臺酒的品饮环节。品酒不同于喝酒,不知其中经道,就如同如耕牛饮渠。品酒自然是一门学问,需要从“观、闻、品、悟”等品鉴顺序中,体会细微差别,感受酒体的复杂性。
此次品鉴为在座嘉宾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之旅,先观其色,又闻其香,细品口中余韵,以空灵的心境品饮,细细品味上陽臺酱香酒中的玄妙,感悟古人饮酒时的自如。
贯穿古今,文化与酒的交融
“清秘阁”原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倪瓒藏书楼,始创于乾隆初年,盛世精粹,文人墨客云集往来,经典传承近三百年。此次上陽臺与清秘阁联合办展,是一次书画艺术与酒文化的碰撞,亦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共识与崇敬。
中国的酒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享有久负盛名的地位,数千年来酒文化渗透到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与艺术、美学、文学密不可分,梳理酒文化更离不开对艺术的诠释。此次展出的上陽臺酒的创作灵感正是出自李白的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经历代大家鉴藏,早已成为千年文化唱和的载体。如张晏评:“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欧阳玄评:“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此次展览中诸位书画家亦将名家题跋作为灵感之源,进行当代的诠释。上陽臺酒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上阳台帖》中古代文人豁达而不外露的清高风骨,小酌亦有李白桀骜不驯之气节,瓶身汲取宋代琮瓶的设计理念,遵循宋人美学,历经五年产品打磨,瓶身正面为李白《上阳台帖》中的草书落款笔墨,恢宏大气,而系与瓶盖的瓶签的“上陽臺”字样,则选用了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题跋原字,字体清朗,易于辨识,相当于主体的附注。这样的设计,和原帖中李白手书正文、宋徽宗在旁批注的布局暗相呼应,颇具巧思。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