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聚焦
“十四五”时期,14个行动计划保障群众享社区服务
人民政协网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王慧文) “‘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能让城里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
“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2月9日,国新办举行《“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介绍,“十四五”时期,对社区服务的内容覆盖、服务水平、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首次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从完善服务格局、增强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其中,围绕基层治理新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既明确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这些方面的“硬件”要素,也规划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具有鲜明时代性。
对此,王爱文表示,《规划》聚焦群众期待,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重点体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体活动有服务等,其中包括14个行动计划,群众将在社区层面直接享受到相关服务。
“养老和托育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养老和托育服务事业,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养老和托育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 王爱文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打造温暖社区,增强城乡社区服务供给,下一步,将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多层次多样化为民服务下沉社区。
一是补齐公益性、基础性社区服务短板。使社区服务不再停留在“发通知”“开证明”的层面,让群众最需要的基本的便民服务不缺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十四五”时期,特别是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
二是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新时代的社区,是面向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坚持全龄友好理念,重视、满足每一个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家政进社区为牵引,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维修、助餐、零售、美容美发等社区服务,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推动各地落实好水电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积极措施减免租赁费用,让企业进社区能够降低成本、轻装上阵。
三是关注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空巢、留守、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人需要重点关注。聚焦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尤其是保障好助餐服务,满足老年人、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能让城里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