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点燃科学的火种
来自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日前,中国科协公布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获奖名单,有205名个人获奖。记者从中选取了一些人的故事。他们正用自己的心血让科学的火种逐步壮大,为科普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勇主持建设了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以中国陆生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要收藏,通过多种形式去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保护成就。如策划实施了“守望自然—中国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影像展”“白马雪山—诗意·情趣·多彩”临时展览等;还特别推出“馆长说”系列活动,开通快手号“北林银小蝶”发布科普短视频,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及国家博物馆等国内20余家博物馆合作推出“与虎共生”2021全球老虎日活动。据统计,开展各种科普讲解和科普讲座近500场,听众总数超过1万人。
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东城街道大东社区,社区主任杨浩把科普工作作为其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组织社区注册了“巴州区东城街道大东社区”微信公众号,经常在公众号上转载一些科普常识、社会正能量、疫情防控等相关文章;组织社区购入了5000多册的科普类图书,年借阅量超过3000人次;还在社区阵地及外围打造了科普、环保、计生等15个宣传栏,在多个小区内设置相关各类展板合计超过2000平方米。
为弥补传统科普方式的不足,各地在组织科普活动中还注重提升公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厦门住宅集团万舜公司近年来成立了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以服务青少年为工作重点,积极致力于科普公益事业,成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海峡儿童联谊交流基地。
在万舜公司副总经理、中心法定代表人林捷兴的推动支持下,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连续多年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航天梦主题活动。不仅有杨利伟、刘旺、戚发轫等“大咖”亲身参与,与两岸青少年零距离互动,还为两岸小学员提供“火星之旅”“海丝福船”等特色科普课程。
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心还发挥科普优势,参与组织全国线上科学实验挑战赛、全国新冠科普知识竞答等活动,精心组织援鄂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亲子活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影响广泛。
此外,为了让科学更“有趣”,有很多科普工作者正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方式。
“机器猫老师”胡斌是四川科技馆趣味科学实验、科普剧资深辅导老师。十五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岗位。他积极参与馆校合作,根据学校教学开发科普资源包。多部趣味实验、科普剧等深受广大师生们的热情推崇。
作为“5·12汶川地震”首批流动科技馆志愿者骨干、科普大篷车志愿者等,他行程数十万公里,讲解、表演、培训累计数万余场次,服务公众超1000万人次,将科学的火种传遍四川老少边穷地区。
那些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科普讲解,无数场激情迸发、满堂喝彩的科学表演,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业务能力,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和社会公众的赞誉……
这一位位致力于科普事业的人很多并不是专业的科普工作者,但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征程中,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断促进着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科普 科学 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