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要闻

宁夏工商联呼吁支持返乡创业的民营企业 给“归雁”一个“暖巢”

2022年02月25日 09:07  |  作者:范文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范文杰

“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如今的‘春暖燕回巢’,越来越多的‘归雁’群体成为助力产业兴旺、带动乡亲致富的‘乡贤’,但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不久前闭幕的宁夏政协全会上,自治区工商联呼吁,给予回乡创业的民营企业更多温暖和关注。

从“孔雀东南飞”到“春暖燕回巢”

2月底的银川,乍暖还寒,阳光照进金凤区一家面馆,热气腾腾的面温暖着每一位食客。

“哇!今天居然不用排队。”坐在店门口的面馆老板陈涛被女孩惊喜的表情逗笑了,“这会儿还没到饭点,一会儿人就多了,快进去坐。”回乡创业的西竹拌面餐饮负责人陈涛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讲述着一碗面带给他的“红火”日子。

说起西竹拌面,宁夏人并不陌生。以8碗面“出圈”的西竹拌面因其手工制作、一锅一味的特点在餐饮界走红,也让豪爽实干的中卫汉子陈涛走出厨房“深闺”,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宁夏本土自创餐饮品牌的“新星”。

陈涛曾经在埃及工作4年,“很辛苦,也听不懂语言,做出的菜也不符当地口味,那种滋味是最孤独的。”积蓄了实力的陈涛回到宁夏后,用3年的时间到各地考察市场,创办了“西竹拌面”品牌,每一款面都是他千百次试验的“孩子”。“我就是想做咱们宁夏自己的品牌,把黄牛肉、滩羊肉这些本地特色与面完美融合,让更多的人吃到‘宁夏味道’。”陈涛介绍,从2016年9月创立至今,他在宁夏已有5家直营店,加盟店也开到了青海、内蒙古甚至黑龙江,计划今年底加盟店将达到20家。

“陈涛是宁夏返乡创业青年的一个缩影。”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主席何晓勇表示,他们或出于眷恋故土的“乡愁”情结,或看中故乡投资的政策吸引,或始于造福乡邻的使命感召,带着在外打拼积累的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返乡创业,播下创业种子、培育致富因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家门口就业创业、支持外出打工者“回流”“反哺”家乡。宁夏迎来了一大批“陈涛”一样的回乡创业青年:在石嘴山市惠农区,“80后”返乡人员陈晓燕创办的枸杞专业合作社,在2014年法国举行的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提供的优质枸杞产品中,600余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回乡创业的陈振荣秉承“诚信为本”着力打造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孕育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

应给“归雁”一个“暖巢”

自治区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创业项目不多、创业基础不牢、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政策不熟……返乡创业“归雁”的热情受到影响。

“国家政策和资源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大,对其他地区支持相对不足。返乡的创业者特别是无资产积累、无人脉资源、无长远规划的创业人员在贷款申请、联系销路等方面困难较大。”何晓勇说,受技术水平、知识素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项目多在住宿餐饮、种植养殖领域,同质化严重,市场和价格竞争激烈也是其难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发挥“归雁效应”,发展“归雁经济”,给归雁一个“暖巢”,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劳动力流失等突出问题。自治区工商联呼吁,给予这些返乡创业者更多关注。

“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引‘雁归’,”何晓勇表示,地方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水、电、路、住房等硬件设施,打造良好的农村就业创业环境。同时,发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作用,积极吸纳返乡创业人员入驻并提供租金、水电、税收等方面便利,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在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区、创业示范园,适当放宽返乡人员创业用地限制,解决返乡创业遇到的场地短缺、服务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还要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增‘雁羽’,可以探索将土地经营权等纳入抵押范畴。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资金是返乡创业者的瓶颈,何晓勇建议完善信用评价机制,扩大抵押物范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金融“放管服”改革,指导金融机构建立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实行便捷获得信贷政策,争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服务项目。

“地方政府应简化返乡创业审批程序,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优化业务流程,让信息多跑路、创业者少跑腿。”何晓勇认为,只有多渠道创造条件,才能激发“归雁”动力,从而释放“共赢”效应。


编辑:朱建华

关键词:创业 返乡 宁夏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