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员记者 王济光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季节,又是代表委员激情满怀、共商国是的一次相聚。
来自重庆的张洪委员,在从机场到驻地的大巴车上,对未来一周的两会履职充满了期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望着路边初现嫩绿的农田,他却“不着调”地吟诵起了诗句。细问缘由,他笑着说是在为参加本次两会而感慨。“这次是本届政协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我所准备的几份提案都事关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持续为长江大保护鼓与呼”,他深情地说。长江是中华文明绵延的根基,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事关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一江碧水就是永葆中华民族的春天。为解决好长江经济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价值转换发展问题,张洪在提案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多元化、系统性的长江经济带补偿体系;二是要打通长江航道“肠梗阻”;三是要统筹协调沿江产业发展布局。“所以,我希望提案中所提建议能够唤起全社会和各地各部门的充分重视,上中下游齐努力,春江绿水富民生。”
戎蓉委员长期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一线,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极为关注。当问起这次参加两会的心情时,她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激动”。确实,在这次两会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她深入农村乡镇、社区基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带来了好几份有份量的提案。但是,最为她萦绕于心的还是那件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提案。她带着知性的微笑说道:“在带领调研组实地考察时,我发现很多农村乡镇的饮用水都存在一些共同问题,比如,水源地环境的本底不清,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机制不明,而现有管理办法又难以及时落地落实落细,特别是农村饮用水环境监管能力还有待提升。”经过认真思考、多方征求意见,她在提案中提出要三管齐下:一要开展研究,摸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源与污染路径监测研究;二要强化保护,落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指导意见,对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并设置明确的保护界限和标示牌;三要提升效能,厘清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主体责任,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控制,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纳入乡镇政府的绩效考核,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边界。
敲开刘以勤委员的房间,刚刚入住的她却已经端坐在电脑跟前,准备接下来几天小组讨论时的发言重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着实令她兴奋不已,早在去年两会上她就已经开始谋划一个充分发挥侨界优势助力成渝经济圈发展的重磅提案。她多方奔走,上下呼吁,提出要把这个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作为“川渝新侨乡”加以打造,同为侨界委员的严彬给予了大力支持,终于组成了由川渝两地侨界委员共同参与的调研课题组。面对摆在面前这份沉甸甸的课题报告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提案,刘以勤委员怀着像对待新生婴儿般的慈爱说道:“身为侨联界别的住川政协委员,就要服务好国家战略,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提供侨界力量。”在联名提案中她们建议,推进“川渝新侨乡”建设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激发巴蜀文化活力和容纳度,在充分发挥两地的侨务优势的基础上,搭建川渝侨务工作一体化行动平台,形成高效协作、联动互促、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项目、人脉等资源相融互通,资金、人才等要素相互共享的良好局面,实现侨务领域新跨越,协同服务两地侨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侨界力量,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不同的关注点,共同的使命感,带着履职责任,带着委员作业,相聚在全国两会这个新时代国家治理大平台,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