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创作养分

2022年03月04日 10:23 | 作者:王林旭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特邀委员记者 王林旭

一年来,参加委员读书群,通过党史学习和历史文化知识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历史性功勋,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和爱戴,正如歌中所唱“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而真正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不折不扣做到人民至上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根深则叶茂,源远而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为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国人,没有不自信的理由。近些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喜欢中国、中文、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当代中国人更是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外来的各国人士,以及他们带来的文化。当一种文化在和另一种陌生的文化遭遇时,会出现碰撞所形成的张力,迸发出火花,而这样的多元文化激荡与交流,目前正在中国这个古老的神州大舞台上演绎着。作为从事文化交流的文化工作者,我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文化工作者应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人民丰富生动的生活、时代关切与需求中寻找灵感,努力创作具有精神高度、有人文价值、有中国精神的佳作。以现代化、创新性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站在时代潮头,我们都是历史的书写者,也都是历史的答卷人。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