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员记者 王艳霞
10多天前,我们和全世界人民一道,共同见证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北京冬奥会。昨天,北京冬残奥会也盛大开幕。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再一次聚焦世界的眼光,绽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之花,使人振奋,给人力量。
亲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举办,心情比任何时刻都要激动。想起从申办到举办所经历的7年,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回首过往,作为一名冬奥人,我深切感受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克服种种困难,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保障。
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致辞中这样说。我想,真正无与伦比,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所坚持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上,还体现在奥运健儿们所展现出的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上,更体现在通过这样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把奥林匹克精神得以弘扬,让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交融。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注定是一届不平凡的体育盛会。在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频仍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与办法同在。
北京冬奥组委不断精心调整细节、删繁就简,从工作环节、活动规模、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梳理。比如,压减非必要人员和设施,赛会志愿者招募人数由2.7万人缩减为约1.9万人。再如,精简仪式和专项活动安排,取消冬奥村代表团欢迎仪式等。还有,调整会议形式和工作成果交付方式,将项目审议会、代表团团长会、代表团预注册会等均改为线上方式,一些重要赛事出版物使用电子版代替纸质版。
让我们感动、给我们震撼的,还有奋勇拼搏的奥运健儿们。他们是奥运会的主角,也是我们心中的冰雪英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一直秉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不仅成立了运动员委员会,持续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还在如何做好服务、使运动员们发挥出比赛水平等方面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建议。冬奥赛场上那一项项纪录不断被刷新,一员员小将崭露头角,一幕幕精彩瞬间不断上演……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新晋顶流”冰墩墩、雪容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闭幕式上折柳相送,“冰丝带”“冰立方”“雪游龙”“雪如意”的奥运场馆,这些独具东方魅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创意及文化活动,让北京冬奥会锦上添花,气韵绵长。5G转播、人工智能、VR、AR等高科技的应用,也令人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
北京冬残奥会,已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们加油!祝他们旗开得胜!让我们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一起向未来!
(作者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体育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