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医药服务在基层社区发挥更大作用

2022年03月06日 08:50 | 作者:凌振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特邀委员记者 凌振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建立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诺敏结合自己从事的基层医疗工作实践和自主调研带来了一份提案,呼吁要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我仔细研读之后,结合亲朋好友的亲身经历,很有感触,也非常赞同。

她指出,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康复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欢迎。可是在她听取求医的社区群众意见后发现,目前,基层存在中医药服务覆盖不够、服务网络建设投入不足、服务能力不强、中医药人才缺乏、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诺敏委员提出: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把中医药事业纳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其发展经费融入区域财政预算,赋能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配套建设,加强中医馆的建设和提高区域覆盖率。

(二)强化区域性资源共享理念,务求基层中医药服务有新拓展。推广普及中药饮片服务,可以利用中药饮片药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作为区域共享资源进行处方调剂、代煎和配送,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可及的中药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区域“医联体”医疗单位的优势,加大对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三)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以考核评价促服务为抓手,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四)多措并举,充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队伍。比如,通过降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人员招聘门槛,缓解基层中医药工作者招聘难、引进难、留不住等问题;2、通过政策倾斜等措施,吸引更多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投身基层中医药发展事业; 3、建立民间中医行医资质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帮助具有治疗特色和专长的民间中医取得合法执业资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民间中医走进基层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4、广泛推广“西学中”,面向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等,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诺敏委员在提案中强调,在我国三级医疗机构的布局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扮演着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我周围也有很多家人、朋友受益于这些基层的中医药服务机构。就像诺敏委员所说,基层卫生工作需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和特长,这样可以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效能和运行效率,也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更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