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高杨)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提出加大对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基的必然要求。”但黄细花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各地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全国统编教材,缺乏教育的权威性;课程碎片化,缺乏教育的系统性;时间碎片化,缺乏教育的延续性;专职教师匮乏,缺乏教育的专业性;没有与时俱进,缺乏教育的时代性;传统文化遭遇挑战,缺乏教育的严肃性。
黄细花建议:规范统编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由教育部统编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统编中小学传统文化系列读本;地方(省、市)统编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材或读本,融入当地传统民俗、非遗、民间技艺、文化艺术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固定学时;结合“双减”精神,创新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课后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强化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