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林仪)“在惠企政策实施过程中,在部分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制定不够精准,落实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坦言,惠企政策制定方与需求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惠企好政策“落地难”;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存在“隐形壁垒”,企业参与新基建投资“进门难”;惠企政策宣传和服务不到位,扶企政策“兑现难”。
“进一步落地、落细、落实惠企政策,对于稳企稳岗,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助力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刘伟建议,政策要更加注重回应企业的需求和关切,以及政策的落实效果。要制定涵盖政策设计、发布、落实与反馈评价的全链条闭环,邀请民营企业家参与制定政策,让惠企政策更接地气;建立政策评估考核机制,经常开展政策服务“回头看”,对于落实难、企业反馈意见多的政策,要及时调整。
针对“进门难”问题,刘伟建议全面打通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在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等基础上,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的具体路径和办法,破除信贷、创新、招投标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
在惠企政策宣传和服务方面,刘伟建议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创新方式,尽量简化流程,主动提醒、帮助和指导企业进行申报,真正做到让企业看得见、办得了、享得到。“可以考虑把对民营企业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