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高杨)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本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朱立锋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发掘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潜力 全面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朱立锋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将彻底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通过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数字乡村建设带来全新的破局思路和发展红利。
朱立锋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国家相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为新时期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思路。
朱立锋说,事实上,数字助力农村脱贫在实践中有着成功案例的,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失、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诸多深刻影响数字乡村建设进程的痛点和难点,亟须进一步发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对此,朱立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乡村生态服务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线下帮扶智能柜+线上消费帮扶平台并行发展,在全国性范围内建立智能零售网格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智能零售服务终端下乡进村工程,进一步助推城乡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二是以数据治理“赋值”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支持中国电子等国资央企发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资源优势,推进数字帮扶模式,统筹建设数字乡村与数字城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融合体系,缩小贫困地区城乡“数字鸿沟”,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云平台“赋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在国家乡村振兴局文化帮扶政策的指导下,构建“乡村中国”云平台,搭建云应用和基础服务平台,探索“产业互联网+文化教育+电商直播”融合应用模式,打造面向全国帮扶企业及消费者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实现数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