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张原 李宁馨)乡村振兴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村“人才、土地、发展资金”,已成为卡脖子难题,特别是成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国两会上,陈中红委员提出相关建议。
“人才问题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兼业化、副业化问题,突出表现在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农场主身兼数职。”陈中红调研提出,要针对农业经理人加大培训扶持政策力度,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业农村。同时,要制定政策给予创业资金扶持,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投身家乡建设中。她建议给予承诺回乡的农业专业大学生减免大学学费,扩招农业专业高职、中专、大专、大学学生,为乡村振兴储备人力人才。
目前,农村土地资源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必须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在陈中红看来,要科学规划和保护农用地,解决制约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管理政策制约,落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建设厂房、安装设施设备的用地需求。同时,落实农业旅游为游客提供服务场所的用地需求等,制定出台既确保土地资源安全又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
“我认为,要破解与合理规划地方性生态黄线区内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需求,既要保证生态环保要求,又要保证黄线区内的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围绕调研中发现的“投入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她认为,原因是受农村人才特别是土地政策的制约,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农村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由于地方政策规定不清晰、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一些投资项目被勒令叫停、拆除等情况,挫伤了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投入的积极性。
为此,陈中红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的财政投入,督促落实地方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的政策。并建立健全农业担保机制,解决农业融资贷款无抵押物的瓶颈问题,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营造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