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委员:构建医防融合数字化体系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

2022年03月08日 11:45 | 作者:张红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张红晨)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对于农村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因为经济地位相对薄弱,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容易出现因病返贫的情况。受限于医疗资源的整体短缺与分布不均,在广大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仍然面临着诊断难、用药难、信息化水平差等痛点。如何让农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全国政协委员何伟提出如下建议:

以互联网培训模式赋能,助力基层医生培养。建议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的培训,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家级数字化基层医生培训平台,实现医疗领域的教育培训、医学科普等模块的共享,为县域和乡村的基层医生量身打造数字化培训服务体系,把先进成熟的诊疗方案和技术向基层推广,助力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互联网医院优势,由各地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互联网医共体,构建“云管理”“云服务”“云检查”“云药房”“云公益”五大云平台,形成责任共担、管理统一、服务同质、利益共享的数字乡村医防体系。

以健康新基建为引领,打造智慧乡村健康管理站。以“智慧乡村健康管理站”激活健康新基建在乡村落地路径,改善乡村医院和卫生站就医环境,以人为本,以科技赋能,借助智能化诊断设备,实施数字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为乡村百姓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在乡镇形成“医+药+检+险”的区域服务闭环,实现疾病预防、检验检测、科普教育、轻问诊等健康服务,让乡村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站式健康管理。

以“为群众治病”转向“帮群众防病”为方向,打造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发挥医联体资源统筹优势,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突破口,推进数字化慢病医防模式在乡村落地,依托数字化平台,对慢性病患者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诊疗,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利用诊前、诊中、诊后时间,为乡村基层慢病患者提供预约、筛查、建档、随访、健康教育等服务,让慢病康复留在基层。

以大数据赋能,织密因病致贫返贫防护网,落实农村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对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大医疗保障政策倾斜力度,让他们“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提高他们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编辑:张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