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完善罕见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呼吁:医保设立“罕见病诊疗费用包”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付振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这类疾病多属于出生缺陷疾病,也就是遗传性疾病。罕见病是诊疗挑战较大的疾病领域,也是全球共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防’上下功夫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说。
“罕见病并不罕见”
不少人认为,自己和家人都很健康,也没有家族遗传病史,罕见病和自己并无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显示,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50%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一旦配偶双方存在相同的缺陷基因,下一代就有可能患罕见病。
“罕见病有很多可能从身体机能方面一时看不出来。” 杜丽群介绍,据2020年中国罕见病大会数据,目前中国已知的罕见病大约有1400余种,患病人数接近2000万人,每年新出生罕见病患儿超过20万。相关资料显示,30%以上的罕见病患者需要5位至10位医生诊治才能确诊。
“每年的患病人数增加这么多,按照这个速度看,罕见病已经并不罕见了,我觉得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杜丽群委员表示,做好罕见病防治工作对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每个人都应重视罕见病的诊疗工作。
“任何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被放弃”
罕见病不只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由于罕见病在临床上的病例少、经验少,“无药可用”“天价药品”是大多数罕见病患者面前的两大难。即便有药可治,但不少人却因无法负担高额费用而自动放弃治疗。
去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发布的《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中采用了“罕见疾病”这一表述,区别于既往政策中“罕见病”的概念。
“从‘罕见病’到‘罕见疾病’,仅仅一字之差,但这一措辞的改变意味着罕见病药物已由原来的碎片化管理,逐步进入到体系化统筹”。杜丽群委员表示,国家对罕见病的关注与重视,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切实体现。
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杜丽群委员特意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药盒放进行李箱。“我要带着这个药盒分享关于罕见病的调研情况。”
“近年来,国家通过对罕见病药品谈判准入,使罕见病用药价格大幅降低。2021年共有7个罕见病药品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达65%。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费用已从近70万元/针降至3.3万元/针。” 杜丽群委员认为,这事件受到舆论高度关注,“任何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被放弃”这一医保谈判时的“金句”收获了群众高度评价。
杜丽群委员介绍,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作为广西唯一被授予的中国SMA诊治中心联盟单位,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价前区内通过该院注射这一药品的患者仅2名,降价后已有20多位患者开始使用,还有更多患者正陆续登记用药。“相关药品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费用降低,是推动罕见病治疗的关键一环。”
“罕见病患者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希望整个社会都能够认识提前筛查的重要性。”杜丽群委员认为,基于罕见病的遗传率之高,应通过推进出生缺陷疾病防治来预防罕见病。针对罕见病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特点,在婚检、产检、新生儿筛查等环节的设计上应纳入预防罕见病的内容,降低罕见病发生率和远期健康损害。
“在婚检及孕前检查时,多一些遗传学、B超等方面的检查十分必要。这样可以降低常见罕见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优生优育率。” 杜丽群委员说。
针对“用药贵”的问题,杜丽群委员建议,继续推进更多罕见病药品通过谈判准入降低价格,建设并完善针对罕见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她表示,可在医保方面设立“罕见病诊疗费用包”,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单独设立罕见病系列,鼓励开放医疗单位设立专项资金,整合运用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社会慈善、企业责任等有效资源,切实减轻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改善罕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杜丽群委员表示,在调研中还注重了解患者家人的需求,因罕见病需要终身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今后的生活康复治疗效果及营养等方面也应受到关注。
“不少罕见病患者在治疗后都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希望社会各界多给他们更多关爱、交流和接纳,不能歧视这些患者,让他们同样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杜丽群委员说。(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罕见 丽群 患者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