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做好大象北上南归后半篇文章

2022年03月09日 19:1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吕金平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主席李江领衔39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做好大象北上南归后半篇文章支持云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提案》。

云南生物物种及特有物种种类数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云南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建自然保护地362处,初步形成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建立了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了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0%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断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提案指出,今年将召开COP15第二阶段会议。做好大象北上南归后半篇文章,发挥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影响力,以更大力度支持云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正式设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加快推进亚洲象、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作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2020年9月,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已按验收意见完善了相关工作,恳请国家尽快批准设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同时,指导云南加快亚洲象、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将云南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批准设立“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支持云南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主体,优化整合西双版纳热带树木园、景东植物园、瑞丽植物园等优势资源,建成世界一流热带植物园。

在云南布局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发挥好云南天然实验室的作用,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在云南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支持在云南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健全监测网络,加大珍稀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抢救保护力度,实施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建设一批野生动植物扩繁基地、生物遗传资源库,以及集科研、科普、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研究中心。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立健全重要保护物种跨境联合保护、外来入侵生物信息共享、有害生物防治合作、边境防火协作、打击野生动植物跨境违法犯罪活动联勤联动等机制,探索联合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区,更好服务和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