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国内首部词典类抗帕读物《抗帕词典》发布

2022年04月02日 15:59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2日电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了提升大众对帕金森病的科学认知,传递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关爱,推动中国帕金森病诊治规范化,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美敦力发起的“把生命典亮”拥抱郁金香五周年回顾暨抗帕词典发布会于4月1日通过线上直播成功举办。

50

作为国内首部词典类抗帕读物,《抗帕词典》由美敦力出品,邀请中国帕金森病领域的25位专家参与编审工作,旨在提升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基层医生和普通大众对帕金森病和科学治疗手段的认知,避免陷入误区。

“《抗帕词典》收录了丰富的帕金森病相关名词,覆盖疾病、用药、手术、康复和医学人文五大方面,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告诉我们专业的疾病知识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让人了解。”学会领导、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王丽娟教授介绍道,“最让我们自豪的一点是,本书为公益赠送形式,不收取费用,希望能为更多帕友和家属提供帮助”。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约30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近500万人,约占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然而,该病在我国仍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现状。”学会领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教授指出。

2017年4月,在两大学组的指导下,美敦力发起了“拥抱郁金香”行动,致力于在专业医生教育、患者关爱和大众科普传播等领域持续耕耘,推动社会大众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和了解,加深患者对科学治疗手段的认知,提高帕金森病领域诊疗水平,助力中国帕金森病诊疗科学化、规范化。

学会领导、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陈海波教授介绍道,“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拥抱郁金香‘行动举办专业学术会议超100场,参会医师超15,000人次,促进学术交流和诊治水平提升;通过500多场患者关爱行动,帮助超10万患者重新树立了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了长程的疾病管理方案。“

美敦力神经调控业务大中华区高级总监陈建蓉女士表示,“进一步促进帕金森病和疗法的普及以造福更多的帕友是美敦力长期追求的目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推动中国帕金森病诊疗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希望通过‘拥抱郁金香’这一公益行动能够吸引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爱和支持给到帕金森病人群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王振福教授谈到,“随着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有很多老年朋友会被疾病所困扰,帕金森病就是这样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我们帕友首先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更多去想想自己怎样去治疗和科学共处,而不是让自己陷入为什么会得这病的漩涡中。“

“帕金森病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药物、手术、康复和心理疏导应该始终贯穿在患者的治疗中,这样才能使患者长期获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国教授介绍道,“DBS疗法是外科首选的治疗手段,经过内外科医生的协作,手术和药物的治疗相结合,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谓DBS疗法,即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运动症状的目的,是外科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该疗法全球临床应用超30年,造福全球超17.5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目前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外科疗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胡永生教授介绍,“脑机接口、人机交互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国内脑科学研究也围绕着这些方面展开,脑起搏器DBS可以被看作脑机接口的一个尝试,未来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将朝着更智能化、更数字化、更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吴振东)

编辑:何方

关键词:帕金森病 患者 治疗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