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6700名患者出舱!这个高中生说了一个词让人动容

2022年04月18日 14:2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原创视频

3月下旬,在疫情防控的“倒春寒”中,上海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战。

来自上海市泾南中学的高二学生姚同学,正在积极准备美术等级考试,突如其来的通知,一下子将她“打”懵了:家人成为了阳性感染者,被送往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没几天,自己也不幸成了阳性感染者,被送往方舱医院隔离治疗。

“一开始有点担心焦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时,对于方舱的概念还停留在武汉疫情暴发的时候,进方舱时的心态就是‘躺平’,但是后来觉得,我不能这样下去。”已于4月13日出舱的姚同学,忆及“中招”的那一刻,语气里多了一份乐观与坦然。

共克难关需要大家一起来守“沪”。在姚同学进入方舱后,她所在的泾南中学便紧急启动了“关爱计划”。

“我们不仅要及时了解姚同学在方舱的情况,还要考虑她的学习,了解她在里面上网课是不是具备条件、学习资料的发放和作业的批改是不是顺利。”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上海市泾南中学教师严峻表示,身为姚同学的指导老师,自己每天都要和她保持联系,不仅是学习上的指导,还包括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纾解和生活上的关心。

“她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孩子。在班里担任班长,学习刻苦,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都比较强,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在严峻委员看来,虽然姚同学平时最大的优点便是乐观、坚强,但是非常时期,学校和老师仍要做好“特殊照顾”。

“特殊照顾”之下的姚同学,在方舱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轨。虽然初入方舱时,她经历了与一群陌生人一起生活的“尴尬”,也经历了身边都是岁数相差较多的“大人”的孤独,但是来自“大白”们的关心、老师同学的帮助以及身边“忘年交”阿姨的鼓励,也让她在方舱收获了来自“大家庭”的爱。

“原本还担心自己的功课会拉下,没想到爸爸在方舱发现了可以上网课的‘小房间’。房间虽小,但是比较安静,十分适合学习。”在这间网课教室里,正常开启“网课模式”的姚同学还认识了和自己“背靠背”坐的新伙伴。

“互相鼓舞,拒绝‘躺平’。”姚同学笑称,这是他们彼此之间的约定。让他们更为暖心的是,网课教室的门上,还贴着此次驰援上海的天津市南开大学人民医院的“大白”们写给学生们的祝福语:祝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蟾宫折挂。

采访中,姚同学和严峻委员都提到了一幅速写,画中是两位 “大白”,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手拿棉签,忙碌的身影、疲惫的双眼,却说着最暖心的话语……姚同学还在画的下方写了这么一小段话:“感谢哥哥姐姐们这么多天的照顾(爱心),辛苦啦!希望疫情快快过去,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爱心)。”

这幅画,被姚同学送给了一位当时正在医疗站值班的“大白”,让她惊喜的是,这幅画后来被贴在了医疗站的墙上,成了亮眼的“打卡点”。

640

“‘大白’们的工作很辛苦,日常发药、测核酸、询问病情,每天都忙忙碌碌,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和大部分方舱医院的患者一样,姚同学慢慢地和这些“大白”们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4月13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6700名患者出院了!姚同学也顺利出舱,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6700人的出院规模是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单日单院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

“出舱回家的那天,我在方舱门口刚好遇见了正在搬运物资的‘大白’们,他们真的是太疲惫了,太辛苦了……”姚同学回忆起那一刻的场景,说了一个词:心疼。



       策划:李木元 顾意亮

统筹:顾意亮

导播:宋宝刚

主持:袁世鼎

记者:刘乙潼

摄像:杜晓航 周通

后期:余妍

编辑:薛婧

审核:周佳佳


编辑:周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