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扎根大陆农业台胞在厦门编织“田园梦”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山水相拥的同安莲花基地恍若世外桃源,吸引着无数游客;流水潺潺,锦鲤畅游,树葡萄、灯笼樱桃、咖啡果,处于厦门同集路的美格农艺有着福建省最大室内花卉市场,同时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桑葚、芭乐、火龙果在不同季节轮番上阵的翔安荣园也成为厦门人向往的自然风光亲子乐园……多年来,擅长打造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的台湾农业专家和台商跨海而来,他们扎根厦门,深入参与大陆农业现代化,用自己辛勤奋斗的经历编织着两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田园梦和发展梦。
■ 台湾农业专家 深耕大陆16年
“莲花山下莲花溪,莲花溪畔莲花村,莲花村里莲花池,莲花池里开莲花,莲花伯来种莲花。”在厦门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这里提到的莲花伯就是16年前到同安莲花镇种莲花的台湾农业专家简福川,他是首位将台湾品种莲花大规模引进大陆的人,如今在厦门同安他已经有120多亩的莲塘,在他打造的“莲花世界”里,目之所及皆是莲花。
从一开始的选址到完成,简福川下足了功夫,先对土地改良再引入山泉水,为莲花种植营造良好环境。人们经常看到他穿着下水裤,深入莲花池工作。在这片120多亩的莲花池里,他种植了600多个品种的莲花,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黄金莲。“莲花不仅有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还可以延伸做美容产品,我在这里研究出了不少新的莲花品种,曾供应10万朵莲花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仪花,其他的花也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简福川说。
提起为什么选择扎根厦门同安,简福川笑着说,“这里是我的祖籍地。”一句简单的话,携带着最深的情意。
“做农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下恒心。”因为有这样的恒心,简福川在大陆一待就是16年,这16年来他的莲花在大陆遍地开花,广东、海南、杭州都有他的莲花基地,而厦门同安则成了以研发为主,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莲花基地。这个莲花基地还催生了众多衍生品,莲花茶、莲子手串、莲花包、莲花杯等产品不断面市。
“莲花的生意无穷无尽,我乐意将它们分享出去,我十分希望两岸的年轻人能来学习,也希望运用他们年轻的创意,年轻的思维把莲花产业做大做强。这样农业发展起来才有希望。”简福川说。
■ 台商二代 探索农业发展新领域
1993年,来自台北的陈琰熀,决定把台湾的农艺园林经验带到厦门。彼时,陈琰熀在厦门兴建高尔夫球场时,发现厦门几乎没有大型苗圃企业,因此在厦门同安区创立了美格农艺,主营苗圃生意。1999年,陈琰熀把蝴蝶兰带到厦门这边,很多农民纷纷把种菜的菜棚改建成温室,种起了蝴蝶兰。2011年起,陈琰熀的一双儿女陈秀瑜、陈岱明陆续接班父亲的产业,姐弟俩发现,随着厦门越来越国际化,在厦门不仅仅是绿色农业,还可以做绿色循环经济产业。
在姐弟的接力下,美格农艺从最初的苗圃生意慢慢向绿色园艺发展,姐姐陈秀瑜紧跟着厦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布局节能环保板块,发展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弟弟陈岱明也紧跟着推出自己的绿色科技产品,推广水培菜的培育仪器,推出移动式智慧菜园的租赁业务,在培育仪器上面种上莴苣、白菜、甜菜,客户平日只需要给水槽加水即可,工作人员会上门维护,菜长大后客户就可以亲手采摘食用。这个智慧菜园可以供菜,又可以观赏,还可为室内加湿,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农业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如果引进一些新技术,或许就能拓展出新领域。”陈岱明说。
这对来自台湾的姐弟,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产业后不仅各自在新的领域中探索,也将美格农艺打造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3-5万人次的研学人员。他们厚植大陆现代农业,不断寻找、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 台创采摘生态游 带动农户增收
中国人的骨子里本能的亲近土壤,亲近自然。来自台湾的宋志平或许也有着这样的特质,2013年到厦门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宋志平了解到厦门正大力扶持农业项目,发展休闲农业。于是,原本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他果断跨界,在厦门开始他的“田园生活”。
经过他的打造,没几年时间,种植着桑葚、芭乐、凤梨、莲雾、蜜枣、火龙果等数十种台湾水果的荣杰园,因为一年四季可以采摘到时令水果,成为很多厦门人的“城市后花园”。很多人到荣杰园观光、采摘、游玩,走进泥土,感受纯粹的田园生活。
荣杰园处于厦门翔安大宅村,大宅村一直有种植火龙果,但曾经质量和销路均不佳。宋志平让台湾红心火龙果在自己的果园扎根后,不仅向当地村民推广种植,也通过建立合作社与当地村民合作经营,抱团增强市场竞争力。2019年,大宅火龙果远销大陆各地,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一个典范。
如今,宋志平的水果观光园成为全国精品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经典路线,也是福建省级、厦门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取得这样的成果不容易,创业之初,厦门市地方政府帮助很多,台商的发展离不开大陆的政策指导和帮扶。”宋志平说。
乡村振兴不分你我,大陆丰富的农业资源吸引着这些跨海、跨界的台胞们施展才华,在深耕大陆、深耕农业的同时,他们也成为促进两岸融合的追梦人,携手推进两岸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21日 第 06 版)本报记者 照宁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莲花 厦门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