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有人干事”且“好好干事”——铜仁市政协探索破解“两个薄弱”见成效
人民政协网铜仁5月23日电(记者 黄静)2021年4月,贵州省政协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要求铜仁市政协在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上进行积极探索。
领了任务铜仁市政协调查研究,思考良多,最终确定了他们的工作思路,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着力强化专委会基础作用、委员主体作用、乡镇政协联络委纽带作用,从而推进破解市县政协 “两个薄弱” 问题。
铜仁市政协首先是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市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把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作为重要内容,以市委文件印发《铜仁市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实施方案》,对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搭建同基层群众商量办事的平台方面进行安排部署,把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课题和重大决策问题研究课题,统筹推动解决政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委员管理等问题。
着力强化专委会基础作用,市政协出台专门委员会通则,探索建立专委会联系指导界别工作、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工作机制。在专委会设置上,明确专委会主任、副主任一般由政协副主席或常委兼任,且原则上不占政协机关编制。坚持发挥“存量”作用与提高“增量”比重并举,优化机构设置,增加事业编制,确保每个专委会有专职工作人员。
着力激发委员主体作用,市政协严把委员入口关,以市县乡换届为契机,改进委员产生机制,切实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中来。全市政协还出台了《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履职管理量化考核办法》等改进委员产生、考核和退出的制度40余项。有委员说,“如今履职要求高了、考核严了,但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意思了。”
着力彰显政协联络委纽带作用,市政协在全市181个乡镇(街道) 设置政协联络委员会,由同级党委委员、住本地政协委员、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和民生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组成。政协联络委深入基层,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的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协商,促进民生。
在市委支持下,全市政协组织新增行政编制3名、事业编制17名,调配事业编制84名,推动解决“有人”和“有人干事”的难题。
铜仁市政协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过程中,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创新开展社区协商、院坝协商、政银企协商等多种协商方式,鼓励和支持委员及时反映界别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民生实事,有力发挥了政协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作用。仅2021年,全市组织基层协商活动259场次,形成协商成果124个,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418件612人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38条。
市政协主席肖洪在汇报时坦言,他们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刚性政策支撑不足、工作推进不平衡、委员干部队伍结构性短板等问题,并表示将不断创新实践,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市政协 委员 两个薄弱 铜仁市 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