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回头看

成都市双流区政协主席唐劲松:深刻把握市县政协凝聚共识的着力点

2022年06月02日 13: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市县政协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力量,也是凝聚共识的重要力量。

一、 深刻把握市县政协凝聚共识的重要原则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是市县政协凝聚共识的首要政治前提和政治基础。市县政协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工作,把政协建设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围绕中心,助推中心,服务中心,融入中心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市县政协要正确处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辨证关系,既要在聚焦中心上建言资政,更要在助推中心上凝聚共识,做到双向发力,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工作的价值目标,树立履职新观念,体现出人民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始终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人民政协为人民,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政协的初心使命。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履职的重要着力点。市县政协处于基层,具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要坚持民生优先,以“总关情”的政协情怀,走进基层,倾听群众声音,走进群众,反映群众诉求,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凝聚共识工作,助力地方党委和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市县工作的实际,是市县政协做好凝聚共识的前提。要针对凝聚共识工作中的短板,制定和实施市县政协凝聚共识的相关制度机制,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充分运用政协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协商议政、视察调研、座谈交流、联谊走访、提案办理、社情民意工作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担当作为,守正创新,更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汇聚人心,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更大同心圆。

二、 深刻把握市县政协凝聚共识的重要工作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功能,构建覆盖市县政协委员的经常性学习制度体系。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方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同心同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实践力量。构建具有政协特色的学习制度体系,发扬政协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运用好政协学习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凝聚共识的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促进履职能力的共同提升和思想上的共同进步。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人士。政协党组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立足于政协的性质定位,把凝聚共识作为思想政治引领和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要求,不断优化市县各类协商和调研议题设置和程序安排。构建体现政协特色的联谊交流、党员委员在政协过双重组织生活、主席会议成员走访看望委员、专委会联系界别等机制,真心与党外委员交心交流,发挥党员委员在思想政治引领和凝聚共识方面的示范作用,支持党外委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以制度和机制支撑,提高团结联谊工作质量,在更广范围和更宽领域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肩负起团结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把服务界别群众贯穿于市县政协工作。市县政协具有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在协商、视察、调研议题设置上要多听取界别意见,促使工作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界别群众的要求和呼声。鼓励委员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拓展凝聚共识渠道,通过委员讲堂、界别座谈等形式,让委员向界别群众宣传党的政府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扩大界别工作覆盖面。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理念,推动政协协商理念向基层延伸,在基层建起协商平台,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把协商平台和凝聚共识平台搭建在百姓家门口,助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让界别群众感到政协离群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以能力提升为抓手,推进委员队伍建设。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着眼于市县政协更好地做好凝聚共识的工作,要根据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要求,统筹做好优化界别设置、委员数量规范和突出界别代表性等工作。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着力提升委员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在政协委员中深化凝聚共识教育,引导政协委员把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能力、手段和工作方式。充分运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人民政协历史、多党合作历史和统一战线历史的学习教育,增进委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建立健全以“进党校进高校进红色基地”为主要方式的委员培训制度,提升履职能力,强化协商本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委员队伍。(作者系成都市双流区政协主席)

编辑:李敏杰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