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互联网大病筹款是否应收费?

2022年06月21日 10:36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近日来,多名网友向本刊反映,一向围绕着公益慈善光环的国内多家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筹款平台,开始向捐款者和筹款者收取相关费用。

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筹款平台是否应该收费?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筹款平台的监管?就此人民政协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从免费到收费

从免费到收费,互联网个人大病筹款平台(简称筹款平台)终于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我丈夫因为患有重病,今年5月在水滴筹发起了众筹,很快就筹集了所需的10万元医药费,但是最后我发现,平台向我们收取了3.6%的手续费。”来自江苏的小肖向本报记者反应,她对此感到很难理解:“那是别人捐给我丈夫的救命钱,我就想问问,平台收这个费用合适不合适?”

小肖反应的问题不是个例。近期以来,一向贴着“公益慈善”标签的筹款平台纷纷开始试点收费,其中包含像水滴筹、轻松筹等这样的头部平台。

记者发现,除了向筹款者收取手续费外,还有些筹款平台则是直接向捐款者收取“支持费”。

“我捐1块钱也被扣了3块钱‘支持费’,感觉特别不痛快!”近期来,多名网友爆料,在筹款平台上捐款时,往往会被多收取3元钱,甚至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

记者发现,收取“支持费”已经成为多个筹款平台的“默认选项”,用户不仔细阅读规则就会被多扣款,但费用可退。

对此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不满:“我只是想捐点儿钱,谁还有时间去研究平台规则呢?”

“筹款平台收取服务费,意味着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的筹款全额补贴时代已走到尽头,各平台要开始面对成本压力问题。”社会保障研究学者王祎告诉记者。

求助筹款平台的前世今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

6月15日,水滴筹公布数据显示,水滴筹累计捐款用户超过4亿,累计为近250万大病患者筹集捐款约509亿元。

这也就是说,已有近40%的中国网民在水滴筹捐献过爱心。“这其实传达了一种信号:互联网慈善捐赠深入人心,个人大病求助平台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王祎说。

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已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障体系,但保障额度都有一些限制。许多人在得了大病、重病以后,面对高昂的医药费用,还是很容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我国的慈善组织也在大病救助领域努力发挥作用,但由于自身的运营特点,传统的慈善组织在大病重病应急捐助方面效率较低,对大病救助能起到的作用也较有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互联网慈善的迅猛发展,2014年9月,我国首个基于社交筹款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轻松筹诞生,把筹款主体扩展至每一个大病重病患者,形式更为灵活,筹款更加快速高效。

此后,一个个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成为近年来我国大病救助领域里医保、商保之外医疗资金供给的有效补充渠道。

为何收费?

互联网大病个人求助筹款平台从一开始,就顶着“公益慈善”的光环。

“但在实际上,他们提供的是一种商业服务,在公益和商业边界间,作为新生事物的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亟须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王祎说。

一直力推零服务费的筹款平台,为何会在近期开始收费?

“我们并不是要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实现盈利,而是希望能够维持合理的运营成本,保证平台正常运营下去。”水滴筹业务负责人郭南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水滴筹常常被认为是公益组织,实质上平台自身是一家商业公司。

郭南洋表示,平台服务费的收取标准为单个筹款项目提现金额的3%,且单个筹款项目最高不超过5000元,此外还有第三方收取的0.6%支付渠道费,“之所以定3%的收费标准也是经过反复核算,预计能大致覆盖运营成本。”

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胡尧则告诉记者,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的0.6%渠道手续费,自水滴筹上线时就一直存在,“只不过2020年1月以前,这笔费用一直由水滴公司承担。”

据郭南洋介绍,水滴筹收取的服务费主要用于筹款服务而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平台的开发和维护、筹款顾问的薪酬及其他运营相关的成本。“水滴筹上线5年多时间,水滴公司为水滴筹承担各种成本累计数亿元,平台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运营和生存压力。”郭南洋说。

记者了解到,大病筹款的运营成本中,线下筹款顾问的人力成本和费用占大部分。为了缩减成本,多家大病筹款平台都取消了线下服务。而对于大病患者,线下筹款顾问能够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对于筹款平台,线下筹款顾问起到了第一道风险拦截的作用,核实筹款人的患病和治疗情况,能够避免有人用假病历发起筹款。

线下服务必须要维持,成本又不能靠其他业务来输血,自己创造收入来维持平台运营也就成为水滴筹必须面对的问题。

需在发展中规范

从零服务费到3%服务费,对水滴筹无疑是一次很关键的转变,此举是否会影响个人大病求助平台未来的整体发展?

“首先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平台的这种行为,要充分肯定其对于救助大病患者的重大贡献。其次无论是否列入慈善法修订范畴,均需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去完善相应的行为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强调,个人大病救助不仅属于慈善范畴,同时也是我国多层次医保体系的有益补充。需要对平台进行适当规制,应设置一定准入门槛,在法律中需要明确主管部门,这是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规范发展中保证其活力。

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则认为,为了持续发展,平台应收取小额服务费。他建议,可以通过建立自律行业组织和标准来统一收费规则,防止出现行业恶性竞争,损害求助人利益。

“从解决个人急难角度出发,网络个人求助要在发展中规范是一个基本原则。”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谢琼认为,一方面,筹款平台收取服务费用一定程度上比“商业反哺”的模式要有益,但要谨慎规定费率,确保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除了对求助人的经济救助,还要鼓励平台链接更多资源。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筹款 平台 大病 互联网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