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碳交易政策助推绿色技术创新的思考
高温、干旱、暴雨、飓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来越频发,气候危机愈演愈烈,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2年1月中共中央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了实现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线上交易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交易是引导资源更多投向低碳发展领域提供有效路径,并且中国建立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有效促进了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保护补偿。碳交易政策既是政府致力于完成碳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当前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转变的必由之路。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减排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不仅能够带来减排技术的进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产业绿色升级转型,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同高质量发展。通过发挥碳交易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的积极影响,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政府构建的协同创新机制,联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技术
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了电力行业,可以以电力行业的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优化机制。政府应在碳交易机制设计上考虑差异化因素,制定灵活、有针对性和动态的政策,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协调各类相关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加强绿色创新补偿。政府应考虑行业异质性的特征,大力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资和关注,对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退税、碳排放配额、环保补贴等财政支持和激励措施,并出台一系列支持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金融信贷对新兴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对民营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激励更多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政府构建的协同创新机制,联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技术,科研院所的绿色技术研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研究为基石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迭代。政府也要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督管理和长期制度安排,完善配套环保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长期投资的制度环境,降低企业在绿色技术投资方面的不确定性,保证碳交易的顺利进行,促进形成企业和全社会对绿色技术投资的长效机制。
提升企业绿色技术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随着碳价格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企业购买碳配额的成本会逐渐下降,碳排放交易与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会形成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伴随碳排放交易的良好时机,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大推进绿色技术的研发,不断地更新产业生产工艺水平,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碳交易市场以碳价格为信号,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碳价是碳交易市场发挥激励作用的首要因素。通过碳价的影响,企业在生产时的成本也会受到影响,会更倾向于生产含碳量低的产品。含碳量越低,价格也会越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碳排放较低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进一步鼓励企业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企业在市场中将更具竞争力。企业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持续增强绿色技术研发的市场应用性,提升绿色技术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进而扩大先进绿色技术影响力,以点带面,促进绿色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创新探索碳交易试点,借鉴经验规避风险
全国碳市场的建立从地方试点起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相继成为试点。2013年起,7个省市试点陆续启动网上交易。九年的试点经验积累,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交易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对促进试点省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归纳总结以往碳交易试点的经验,借鉴实施碳交易地区的成功经验,以此作为基础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碳交易政策,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规避碳市场风险,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碳交易试点可以进一步创新探索,鼓励和带动更多城市加入碳交易,丰富碳交易品种,纳入除电力行业外的其他重点行业,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激励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制定环境监管法规,丰富环境监管方式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关键内驱力。绿色技术创新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增强环境监管和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环境监管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规制政策。避免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运行成本,同时环境规制也会激发一些创新,实现对各区域生态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和谐协同促进作用。随着绿色技术的普及,更新环境规制的相关标准,避免过高的标准对企业产生一定的负担或过低的标准对企业起不到激励和促进,采取逐步加强,循序渐进,保证企业绿色转型向高质量的发展,也提高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丰富环境监管方式,创新市场监管和智慧监管等方式。对于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根据市场的反馈,来调整监管的强度。对于智慧监管,通过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监测网络的可视化,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于冠一系天津大学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讲师;朱丽系天津大学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马嘉悦
关键词:绿色 企业 交易 技术创新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