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要闻

“博爱莲”,两周岁了!

2022年06月29日 16:0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上海6月29日电(金鑫 记者 顾意亮)花开半夏,正是一年莲灿时。

6月28日,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藕遇公园内的“博爱莲”又到花期,或含苞待放,或迎风绽放,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这个莲花其实还蛮特殊的。”

“哦?”

“你看,这里写着呢。”

“‘博爱莲’?”

……

同一时刻,在浦东新区世纪公园荷花池内,翠绿的荷叶铺满了池塘,叠翠飘逸。游人站在风荷桥上赏花纳凉,洁白雅致的“博爱莲”恣意舒展,鱼嬉其间,悠然写意。

游客们不知道的是,由民革上海市委会和上海中山学社共同命名发布的“博爱莲”,今天迎来了两周岁生日。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向日本友人赠送四颗莲子的故事,成为“以花为媒”推动中日友好、促进东亚和平的经典案例。由此,“孙文莲”“中山莲”“逸仙莲”“中山红台”等多个以孙中山命名的莲花品种在海内外各地繁衍盛开。

2020年1月,民革上海市委会宣传部与上海中山学社组织部分学者就“孙中山与莲花文化”这一主题开展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博爱是中山先生一生奉行的崇高价值,与莲花君子意象正相契合。上海作为孙中山开展革命工作的重镇,可以通过命名本地培育的莲花,讲好孙中山在上海的革命故事,更好地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和弘扬孙中山的博爱精神。

会后,上海中山学社微信公众号推出“孙中山与莲花”专栏系列文章,先后邀请熊月之、王慧敏、廖大伟、田代科、胡波等专家学者撰稿,围绕孙中山的莲花情结、莲花的文化意象、博爱精神的弘扬等,系统梳理了相关史料与实践案例,对上海民革推动“博爱莲”命名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0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也是民革上海市委会成立65周年,市委会以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为目的,结合本届市委会推广花文化的工作重点,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大力支持下,于是年6月28日在上海民主党派大厦举行“博爱莲”命名仪式。

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告诉记者:“‘博爱莲’的命名是上海民革继承和传播孙中山‘博爱’精神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继续拓展‘花文化’履职品牌内涵的一次有益尝试。”

市委会以种植“博爱莲”为抓手,通过“入园、入村、入家”做实博爱莲这一具象化载体,宣传和弘扬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继2021年4月,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荷花展园种植后,“博爱莲”先后入驻中山公园、世纪公园、人民公园这三大城市公园,为城市景观注入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5月,“博爱莲”在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落地生根,助力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实效;6月,“博爱莲”在位于九德堂博物馆的民革党员之家(由上海、浙江两地民革基层支部共建)进行栽种,增进了长三角区域民革地方组织的连接。

“博爱莲•杏花楼”联名月饼在2021年中秋面世,被誉为“做实两岸青年工作、拓展民间往来新路径”的神来之笔。这款限量版月饼,由上海民革青年党员王卓然教授联手台湾青年设计师李柏峣合作设计外包装,莲取“连”之意,意喻博爱永相连;用“博爱之莲”连接彼此,寄托着两岸青年期盼亲人团聚、祖国和平统一的美好心愿。

两周岁生日之际,民革上海市委会和中山学社为“博爱莲”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生日礼物——探索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创工作,推出了多款文创产品,如:苏绣、丝巾、纸扇、文具、充电宝等;今年将在继续推广“博爱莲”月饼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推出“博爱莲”茶叶。“我们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走近大众、贴近市民生活,进而形成‘博爱莲’品牌的社会效应,成为上海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博爱莲 上海 民革 孙中山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