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刘中民:聚焦“双碳”目标统筹构建清洁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2022年07月01日 16:4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必须推动低碳科技革命。要全国一盘棋,理顺减排与发展、近期与长远、新与旧、立与破的关系,在保障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对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变革。

二、 国家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未来减排技术路径。能源生产侧关键在于构建新型低碳电力系统。坚持先立后破,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生产作为“先立”之本,促进新系统构建。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差别巨大,优先发展光伏、风电等资源潜力优势突出的重点方向。煤电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发挥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压舱石”作用,要进一步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同时加强新型智能电网建设,其中储能是推进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

能源消费侧重点在于电力替代和工业流程革新。交通和建筑行业重点是电力替代。以电力和氢能替代加速重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过程工业,推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行业节能降碳。

三、 能源新体系相关重点领域低碳技术发展优先序思考。当前技术条件下,在能源生产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任务。可再生能源重在突破新型太阳能电池、超大功率海上光伏/风电等技术,优化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广泛推广大规模低成本电化学储能和空气储能,新能源发电并网及主动支撑技术,重点攻关高安全长时电网储能电池技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与供需互动的新型智能电力系统构建。

氢能既是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广义上的能源载体和储能方式,更是对冲高碳工业的原料。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温核能等制取的绿氢,可以实现电力的长时期存储,并推进可再生能源向物质的无碳转化。氢作为能源和物质的双重载体,将发挥联系可再生能源与工业的纽带作用,绿氢制备和氢储输技术应得到广泛推广。

另一方面,能源消费侧改革布局重点在高耗能工业和建筑交通领域流程再造、“绿电”“绿氢”替代。需在节能增效的基础上,持续增加钢铁行业废钢—电炉短流程占比,并逐渐推广富氢碳循环高炉技术、氢冶金技术。水泥行业碳排放中石灰石分解的工艺过程排放占50%—55%,近期优先发展替代原料技术、替代燃料技术等。化工行业推广“减油增化”调整石化产业结构,重点关注低碳含氧化合物、烯烃芳烃合成及行业耦合技术,如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耦合,弥补石油化工生产路线的原料短缺和高能耗。有色行业重点攻关电解铝全绿电生产技术。交通部门持续推进电动汽车和氢能运输占比,建筑部门推进电力和氢能替代。

四、 顶层设计国家科技计划资源配置,设立“双碳”国家实验室。结合“双碳”各领域技术发展优先序,以现实需求为重点,结合长远发展,统筹部署低碳科技革命行动,持续设立“双碳”(或低碳)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对“双碳”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计划,统筹部署国家“双碳”科技创新体系。充分释放国家政策红利,激励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投入到示范工程建设中,促进大规模、系统性的能源技术示范落地。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会主委、大连市委会主委,辽宁省大连市政协副主席)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7月01日   第 12 版)作者:刘中民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