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昨天的“事” 今天的“史” 明天的“诗”
——大连市政协开展“城史·故事”系列活动小记
5月17日首场讲述“大连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演变”;“七一”建党纪念日讲述“大连经历的第一次‘北上’——中共六大”;“八一”建军节讲述“大连与中国国防”……大连市政协开展的“城史·故事”系列活动正在有序进行。
为什么要讲“城史故事”?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2022年全国文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政协文史工作要从重视史料征集向更加重视史料研究、利用转变,使之更好成为彰显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特色优势的基础支撑。
“历史不只是一个过往,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传记。”大连市政协主席郝宏军表示,根据市政协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城史·故事”系列活动将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昂扬奋进迎接二十大”为主题,组织讲述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史、改革开放史,感受奋斗旋律、砥砺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
“昨天的‘事’,已是今天的‘史’,而此刻的奋斗亦将成为明天的‘诗’。”市政协文体文史委主任关宏志认为,从“城史”这个微视角切入,以“口述”的独特方式表达,把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记忆、一个个生动的奋斗故事展现出来,将有助于提振人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在全体政协委员、广大界别群众中开展‘城史·故事’系列活动,对于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分必要。”按照相关方案设计,“城史·故事”系列活动将结合“加强地方‘四史’资源保护利用”专题协商活动,以市政协文史馆“政协委员之家”为“大讲堂”,以生动灵活的“讲故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大连篇章”。
大连曾历经百年沧桑,一部城市史也是半部帝国主义侵华史。透过一张张落尘泛黄的照片、一卷卷研判细究的文献、一段段印映往事的影像,人们发现,大连确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既有人民大众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也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引人注目的改革开放壮举;大连还是一个写满“史诗”的城市——既有镌刻着这座城市鲜明历史符号的中苏友谊塔、关东都督府,也有为国家独立民主抛头颅洒热血的关向应、彰显民族精神的“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随着不同主题的“城史故事”逐一呈现,主讲人以“亲历、亲见、亲闻”的口述方式,让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对话”,使更多的人发现大连之美、见证大连之变、感受大连之好,进而将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重要职能嵌入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大连振兴发展大局。
“通过真实、精彩、有温度的‘城史故事’读懂城市独特的个性,才知道大连是如何告别‘投资不过山海关’之尴尬重回全面振兴发展行列、如何从徘徊走向坚定开启高质量建设‘两先区’之旅……”市政协委员路则金如是说。
迄今,“城史·故事”系列活动已经举办6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界别群众口口相传、自主报名、现场聆听。下半年,还将围绕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讲述“东北文工团在大连”、为纪念关向应同志诞辰120周年讲述“关向应——落实两个维护的典范”。
“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儿,都值得被打开、被讲述、被传递。”关宏志说,“城史·故事”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年内计划举办15期,2023年拟举办30期,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使之成为能够代表大连文化的“特色名片”、能够体现政协职能的“特色舞台”、能够传承红色基因的“特色载体”,能够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团结引导界别群众作用的“特色渠道”。(吕东浩 曲琦)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大连 讲述 故事 活动 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