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留下更多可视可读的文化

湖北省政协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协商建言

2022年09月07日 01:48  |  作者:毛丽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武汉9月7日电(记者 毛丽萍)8月25日,湖北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协商建言。协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增强保护与利用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更好地“留住记忆”“记住乡愁”,留下更多可视可看可读的文化,加快推进湖北文化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凝聚共识。

自1982年荆州市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湖北省相关保护工作已走过40年历程,各地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探索,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保护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投入有限、保护管理力量薄弱、利用路径单一等问题无形制约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委员们认为,坚持保护至上、抢救第一,刻不容缓实施抢救性保护、规范化利用。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如红安县七里坪镇,革命历史给其留下了以长胜街为代表的革命历史遗址群,建议在规划引领、政策措施、资金保障、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省、市、县、镇四级成立由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加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利用。

创新保护利用理念,按照留改拆并举,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稳步推进城乡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改造。为及时有效夯实专业性支撑、法治化保障,建议尽快出台《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鼓励设区的市结合实际,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

委员们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保护的目的是让历史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为此,要着力激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时代功能,深度推进融合性传承、市场化开发。应着眼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大力推进文化与农业、旅游、体育、金融等业态深度融合,形成一批以历史文化保护与创新性转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构筑全价值链保护开发模式。探索搭建“共同缔造”平台,政府承担主导责任,设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支持政策,为市场主体参与提供必要条件。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保护 文化 历史文化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