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广东省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暨对口协商座谈会 打造大湾区文化新业态的人才高地

2022年09月23日 20:5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9月23日电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任海虹全国首个省级4K频道、数字出版产值占全国1/5、动漫产值占全国1/3、游戏产值占全国4/5、电竞业市场规模占全国90%以上……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跑道上,广东率先占据了“领头羊”位置。然而,文化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却面临着高层次、稀缺性人才的供给瓶颈。原因何在?如何解决?9月21日,一场重点提案督办暨对口协商座谈会在广东省政协召开,为构筑大湾区文化新业态发展格局下的人才高地把脉建言。

谁是文化新业态人才?

何谓文化新业态?

今年年初,省政协委员、省作协副主席林俊敏与多名省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文化新业态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该提案确定为2022年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构筑大湾区文化新业态发展格局下的人才高地”也被列入省政协年度协商计划。

林俊敏指出,文化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作品创造到作品体验、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文化领域本身各种门类相互交融,文化领域与非文化领域——尤其是科技与金融领域也在互融互通中催生出各种新的文化形式与文化空间,成为近些年文化发展的新业态。网络文学、电商直播、电竞游戏、动漫游戏、剧本杀、云音乐、云旅游……皆属此列。

“目前,由于文化新业态种类多、范围广、边界模糊,受职能和技术手段等的限制,短期内难以进行科学统计,人才底数和基本状况不够清楚。”省政协委员、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刘海陵指出,文化新业态因模式新、发展快、跨界大等特点而暂时缺乏专门的政策规划引导、专项扶持政策相对较少、扶持力度不够。

“对文化新业态的定义、人才底数要清晰,这很重要,关系到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省委组织部人才一处副处长张强宇建议,可借助人口统计的方法,或依托一些重点企业摸底文化新业态人才。

1

2

3

今年6月,省政协组成以副主席薛晓峰为顾问、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白洁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开展“构筑大湾区文化新业态发展格局下的人才高地”专题调研。调研组考察了四市17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文化园区、文化项目,分别听取了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代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座谈研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情况。“这是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党政所需、民众所盼、政协所能’而精心选取的题目,是助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政协履职层面的一个重要切入口。”白洁介绍道。

调研组建议,统筹各资源平台、大型数据平台、项目载体等人才数据,加快建设大湾区统一的文化人才信息大平台,打造专业型、多元化、复合性人才信息资源库,进行各类人才信息的精准发布、供需对接,实现人才信息共享共用、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引导各类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有序流动。

针对从业人员缺乏身份认同问题,调研组建议,探索文化新业态人才评价“双轨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突出成果质量和原创价值,分别制定指导性量化评审标准。让懂行的“专家”评,让用人的“东家”评,让接受服务的“大家”评。

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也带来了好消息:今年广东省已出台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文化领域的新职业、新业态进行了界定,根据职业特征给予评价标准,并打通了文化新业态非公领域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职称申报路径,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到县区人社部门的申报窗口进行申报。

“这些举措非常能解决问题,很鼓舞人心。”薛晓峰对此表示赞可。

为文化新业态发展“蓄水”

一方面,文化新业态产业需求侧亟需创新型、复合型、经验丰富的数字文创、研发、应用、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供给侧存在创意型、融合型人才总量不足、综合素质不达标的情况。如何破题?

林俊敏认为,文化新业态并不是单一的文化产业,对于跨领域的人才尤其要重视,在地域上以更大的力度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在体制上引入在市场上取得成果的优秀人物对相关人才提供落户帮助、解决住房、提供住房补贴、创作补贴等可落实的政策优惠。

对此,省委宣传部文改办三级调研员周宇晴表示,广东已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出涵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领域专项扶持”等6个方面共20个具体项目的一揽子“文化经济政策包”,目前正在逐项跟进“政策包”落实落地。

“以培育助推人才成长。”调研组建议,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型、科教对接型、产业推动型、网络融合型、技术示范型等多种混合的培育模式,优化文化新业态人才结构与配套服务。同时,因才施策,打造文化新业态人才群体的差异化路径。

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农则提醒:培养文化新业态人才要注意意识形态问题,还要处理好政策与市场的关系、培育市场与培育人才的关系。

诚然,没有市场,人才也无从谈起。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业态的发展态势喜人。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也为打造大湾区文化新业态人才高地带来了困难。为此,调研组建议,建立由地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筹,文旅、人社、科技、工业、农业、财政等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调研力度,成立省市联合调研小组,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粤港澳三地文化新业态人才情况开展调研,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三地文化产业互补融合提供政策和市场支撑。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肯定。

“提案办理和对口协商会是短期的,推进这项工作是长期的。”薛晓峰希望省政府有关部门与政协共同努力,为助推文化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协同高势能释放,大湾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张佳琪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