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政协动态
陕西宁陕县政协“五定五做”打造基层微协商品牌
让“微协商”惠及“大民生”
人民政协网安康10月12日电 (记者 路强 通讯员 余书升)“宁陕县政协开展‘微协商’活动,丰富和拓宽了履职的平台和渠道,是结合县情的创新之举。”9月23日,陕西省安康市政协主席周建功对宁陕县政协“微协商”工作专门作出批示。
今年3月以来,针对基层政协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宁陕县政协通过建立“五微机制”,即开设“微课堂”、开辟“微论坛”、开展“微协商”、提出“微建议”、提供“微服务”,推动履职提质增效。为了确保“微协商”取得实效,该县政协坚持“五定五做”的原则,不断推进基层“微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真正让“微协商”惠及“大民生”。
定规则,做细“微协商”。制定“微协商”操作规程,对协商选题、承办主体、参与部门、协商程序、效果评价等作出规范要求,推动政协“微协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开展。
定议题,做实“微协商”。通过调研、视察、座谈会及广大政协委员反映、群众来信来访、民意调查热线、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及时收集、筛选、确定“微协商”议题。
定责任,做深“微协商”。根据“微协商”事项所涉及部门、工作内容、轻重缓急等,经县政协主席会议确定牵头委办、具体责任人、办理部门及承办要求。办理落实后,由牵头委办组织进行回访、视察、监督,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或者满意度较低时,要求办理部门重新办理。
定主体,做精“微协商”。由县政协搭台,组织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必要时邀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为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开展小范围、小切口、即时性“微协商”。通过互动协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情落实好、解决好。
定阵地,做活“微协商”。依托区域和界别委员工作室、各镇政协联络组、县政协专委会等协商平台,采取“会议协商”和“现场协商”相结合,灵活运用“院落路边协商”“田间地头协商”“村头巷尾协商”“企业厂房协商”等形式,听民意、访民情,推动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县政协通过“微协商”解决具体问题50余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