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华为全联接大会举办 “云服务”助力企业释放数字生产力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 王硕)11月7日,华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旗舰活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大会以“释放数字生产力”为主题,邀请了ICT行业领袖、专家及合作伙伴等嘉宾,探讨如何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建数字产业生态等议题,并分享最佳实践。华为在大会上提出了助力客户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三大举措,并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和超过十五项创新的云服务。
大会除了在深圳主会场主办的3场主题演讲、21场峰会/专题演讲,及开发者活动外,还同期在全国各省、地市举办城市专场、创新中心专场、智能基座专场和伙伴专场等共超过150个线下专场,覆盖近100个地市。
三大举措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在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和丰富的ICT人才储备,正推进行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数字化发展中的共性挑战,胡厚崑提出了三大举措:“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
首先,深入场景,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据介绍,华为今年已推出了40多个面向行业的产品组合和70多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小而美”方案,让客户获取技术更便捷。此外,华为面向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成立了军团组织,并携手18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深入场景联合创新,为客户打造适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例如,为了实现煤矿井下设备的互联互通,华为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了30多个伙伴,开发了矿山领域首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基于鸿蒙的矿鸿操作系统,推动矿山的智能化运营向前迈了一大步。
其次,从“上好云”到“用好云”,构建企业数字化云底座。为了帮助客户用好云的新能力,华为将AI、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和字内容生产等最新技术,以及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球伙伴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实践放在云上,让企业随取随用,实现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跨越发展。
最后,加速人才培养,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据预测,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人。新兴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目前,华为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智能基座”项目,与全国72所高校合作,预计5年培养出300万计算人才。此外,华为数字化人才发展服务已覆盖企业客户1200多家,累计为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近5万人。
构筑行业云底座 华为云践行“东数西算”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数据是生产资料。为满足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对海量算力和存储的需求,“上云”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中国正式迈入算力网络大规模建设的新纪元。
在本次大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发布了华为15大云服务新品和能力升级情况。
据了解,随着9月30日,华为在印尼和爱尔兰的3AZ数据中心全面上线,华为云全球存算网KooVerse已覆盖了29个地理区域的75个可用区,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企业无须再新建数据中心,一键即可获取华为云服务。
同时,为了让更多业务真正实现“东数西算”“东数西存”和“东数西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华为基于匹配不同业务对时延的要求、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以及应用实现全局自动部署和动态调整作了一系列部署。
据张平安介绍,依托当地在气候、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华为云已在贵州、内蒙古、安徽等地建设了CloudOcean云核心枢纽,规划建设的服务器规模均达到百万台以上。
例如,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能效比PUE(电能利用效率)低至1.12,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年可节省电力10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
为满足企业业务不同时延要求,华为公司将时延要求在30毫秒以内的热应用,部署在靠近用户的数据中心,以满足用户体验;时延在30毫秒以上的温应用和冷应用,部署在西部云核心枢纽。经分析,华为公司有90%的温、冷业务,包括2700多个应用系统、700PB的数据,目前都可运行在华为云贵安和乌兰察布数据中心。如果深入分析并针对业务做好设计,还可以将更多的业务搬迁到云核心枢纽。
为了满足企业不同数据安全要求,华为云可以为客户提供从S1级到S4级不同安全等级的云上专区服务。
此外,华为云还提出了KooVerse Regionless架构,让应用自动地运行在多Region数据中心,从而进一步发挥不同Region基础设施带来的优势,提高应用的运行效率。
创新云服务挖掘新价值
当前,基于单体/SOA架构、面向物理机/VM部署的传统企业应用已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向云上运行的现代化应用演进。但传统企业要快速实现应用的现代化,组装式交付、数智驱动、DevOps、服务化架构、安全可信和韧性六大关键技术至关重要。
因此,华为云推出了DevCloud开发云、Astro低代码平台和多个创新云服务。
DevCloud开发云融合了多种生产线能力,可以支持应用、数据、AI模型和数字内容的协同开发、按需编排,能够让应用开发者、数据工程师、AI科学家们工作在同一平台,共享研发能力和资产,提升多团队的协同效率,更快地构建现代化应用。
Astro低代码平台作为开发云的一部分,覆盖了可视化大屏应用、工作流、复杂应用、智能助手等多种开发场景,让企业业务人员也能成为应用开发者。比如,长安汽车就采用该平台构建了营销云图、预算和排产等十几个应用,开发时间从3个月降低到9天。
此外,华为云发布了一系列创新云服务和能力升级:比如,盘古气象大模型可以支持秒级预测未来7天全球天气情况,相比传统方式速度提升1000倍、精度提升20%。华为云AI基因平台可通过独有算法,对基因组数据进行自动AI建模、分析和解译,构建疾病与基因之间的深层次图谱关系,加速药物靶点发现。
作为华为推出的一款企业级AI-Native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已经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30多家金融客户的核心业务系统广泛应用。据介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基于GaussDB,为全行6亿多个人客户提供日均20亿笔的处理能力,联机交易处理效率提升一倍,批处理效率提升33%。在2022年9月底的三季度结息中,新系统仅用了23分钟就完成了原系统70分钟才能完成的操作。
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成立
除了发布多个云服务新品和能力升级,华为云还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客户、软件提供商、咨询机构等,共同成立“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
2021年,华为云发布了开天aPaaS,将华为多年来与全球各行各业的合作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宝贵经验沉淀在云平台上,变成可被调用的API服务开放给行业开发者,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在本次大会上,华为云分享了在工业领域的实践,并全新发布电力aPaaS和公路aPaaS。
例如,电力aPaaS API可实现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到用电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作业。基于电力aPaaS推出的数字换流站平台,支撑国家电网开展全网近60座换流站的数字化改造工作,如通过智能故障分析实现了AI故障定位,准确率提升30%。
在公路交通领域,宁波交投集团基于公路aPaaS的事故快速发现和交通态势智能预测能力,可以准确发现十多种类型交通事故并提供疏导策略。
张平安表示:面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华为云的追求和使命是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华为云将继续与客户、伙伴一起,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构筑行业云底座,实现一切皆服务,共创新价值。”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