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3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新闻动态
他们的“全会时间”被提前了
人民政协网上海1月12日电(记者 顾意亮)1月10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全会时间”就此开启。
对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俞烈和他的同事们而言,他们的“全会时间” 并不始自于1月10日。
9日傍晚,匆匆吃过晚饭后,俞烈就赶到了会议的所在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此时海兴教学楼内的市政协提案审查办公室已经陆陆续续有提案委员会的委员来到,工作人员们也正忙碌地收取登记和归纳整理提案。
“截至当天中午,我们已经收到了200余件提案。”提案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目前初步整理的结果来看,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类的提案是“大头”。
市民花园,新鲜不?民革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5分钟市民花园生活圈的建议》认为市民花园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品质+社区自治+N”的协同发展。
芯片,吸睛不?民盟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布局上海车规级芯片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提出要在多条产业链中各培育至少一家车规级“链主”企业,依托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产业链。
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意味着什么?民建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打造上海市人工智能药物发展高地的建议》呼吁在避免技术失控的前提下,推动人工智能药物发展领域创新,建立算法责任分配机制和补偿救济机制,以实现负责任的、可追溯的、可理解的人工智能。
0-6岁婴幼儿该不该有老师?民进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快全市托幼一体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认为,专业师资队伍要从幼儿教育向婴儿养护覆盖,将托育服务与学前教育尽快融为一体,构建全新的学科体系。
疫情让家庭医生被市民熟悉。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延伸处方服务的对策建议》核心是,延伸处方应成为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由百姓需求出发,让家庭医生管理居民健康,合理进行处方延伸,供应更多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来满足居民需要。
“海归”还香不香?致公党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强全市海外高端人才服务工作的建议》认为,应该特别强调归国人才的研究成果转化并把是否解决具体问题作为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特别加大对已经有所“成就”的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
卫星通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长三角卫星通信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呼吁上海牵头成立长三角卫星通信产业联盟,三省一市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有关企业共同参与,开展星地融合、天地一体化等系统技术研究。
春节假期在即,电影演艺消费券期待不?台盟上海市委会提交的《关于重振文化演艺市场活力的建议》提出,为了精准帮扶全市各类剧院和演出机构恢复演出,提振演艺市场活力,面向上海居民发放一定规模的电影演艺消费券。
组织提案精彩纷呈,委员提案纷至沓来。忙吗?提案委员会的委员们在9日晚挑灯夜战,完成初审、复审;累吗?用他们的话来说“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我们要以‘店小二’的责任心,做好每一件全会提案的分理工作”。
时间再拉回到1月10日开幕式当天,会场外矗立着十三届市政协的50件优秀提案典型案例展示,图文记录了5年来广大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
“全会时间”始自10日,但对于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对于委员们而言,他们和她们的“全会时间”总是早一点、更早一点,履职尽责不分白天黑夜,使命担当贯穿365天。
编辑: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