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要闻

民建汕尾市支部委员会积极参政议政

2023年02月07日 15:28  |  作者:林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林仪

2月2日,政协第八届汕尾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对2022年度的20件优秀提案和8个承办提案先进单位进行了现场表彰,民建汕尾市支部委员会的《关于加大沙坑遗址挖掘保护力度,重塑历史文化名片,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美誉度的建议》名列其中。

事实上,这已不是民建汕尾市支部委员会第一次就沙坑文化提出的提案获得荣誉。2022年年初,民建汕尾市支部委员会的集体提案《关于加大对“沙坑文化”宣传保护力度的建议》也被市政协评为2021年度优秀提案。

在汕尾市城区捷胜镇,有一大片滚滚黄沙及斑驳的黄土坡,这就是沙坑文化遗址。沙坑文化是汕尾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距今有5000-6000多年历史。该文化遗址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推翻了“南中国没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定论。出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爱护,近几年来,民建汕尾支部委员会助力吹响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号角,推动沙坑文化不再成为“沉睡的历史”。

民建汕尾市支部主委林国全在不同场合呼吁加快建设沙坑文化博物馆,并于2020年9月在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上,向汕尾市委提出保护沙坑文化的建议,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林国全撰写的《关于加大对“沙坑文化”宣传保护力度的建议》,于2021年以集体提案提交汕尾市政协,并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副主席程书航带队进行督办。提案主办单位市文广旅体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积极落实提案办理,围绕古遗址的巡查保护、全面考古调查、大力支持沙坑文化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明确沙坑遗址保护范围以及古遗址活化利用等做了大量工作。

2021年,林国全任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期间,主编出版《沉睡的历史——沙坑文化》(《汕尾文史》第33辑),进一步挖掘汕尾这一史前文明,为沙坑文化提供史料支撑。

为进一步加大沙坑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打造汕尾文化标识,2022年,市政协将《关于加大沙坑文化遗址挖掘保护力度,重塑历史文化名片,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美誉度的建议》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副主席吕珠龙带队督办。市城区政府作为重点提案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沙坑文化遗址挖掘保护工作,围绕沙坑文化遗址全域考古调查、对沙坑文化进行全媒体宣传推广、积极争取沙坑文化博物馆建设资金以及开展纳入文保单位申报等做了大量工作。此外,市人大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将《汕尾市沙坑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列入《汕尾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那鲜活的石器、陶器与实用的树皮衣,浮现出的是沙坑原始人真实地存活着。”林国全说。

汕尾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济发展上也是厚积薄发。汕尾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3+2”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效应初现,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作为我市‘万亩千亿’平台之一的汕尾高新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对外展示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窗口。”林国全认为,汕尾高新区对汕尾市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政策及基金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用地有待进一步扩充、要素保障部门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短板和问题。

为此,他建议通过强化产业政策、产业基金配套,以申报国家高新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契机,补齐其他发展短板,推动汕尾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体系。鼓励引导园区、企业与大湾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国家实验室、研发中心,协同推动科研机构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平台建设力度。


编辑:朱建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