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陆安慧:以家国情怀书写优质“履职作业”

2023年02月28日 17:29 | 作者:吕东浩 石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60截图20230228172344152

人民政协网3月1日电(记者 吕东浩 石朕“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准备带到会上的提案还需要仔细打磨。”敲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陆安慧的办公室房门,只见他正在伏案忙碌着。翻开陆安慧近期的日程表,除了所承担的校内科研和管理工作,还要忙于搞调研、写提案,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陆安慧,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低碳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6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虽然首次进入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但对如何写好高质量的提案,陆安慧已是“熟门熟路”。作为辽宁省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大连市第十四届政协常委,有着多年的履职经历,陆安慧深知“政协智慧”在助推党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中的分量有多重。

陆安慧长期致力于能源化工领域科研攻关,曾于2001年赴德国马普学会煤炭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洪堡学者。在这里,凭着“每天比别人多一点”的努力,他的研究成果很快得到同行的认可,2005年被提拔为独立课题组组长,成为该研究所成立以来首次担任该职位的中国人。

在德国8年,陆安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顺风顺水。“但我始终铭记: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应该有祖国。”2009年,带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陆安慧毅然告别海外生活,受聘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回国不久,陆安慧便牵头开启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高效捕集研究。没有现成的实验装置,他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搭建;没有条件,大家积极创造条件也要坚持。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场景,陆安慧至今历历在目。苦心人,天不负,不久,他们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随着国际能源形势发生改变,低碳烯烃资源日趋供不应求。陆安慧顺势而为,带领团队开展低碳资源转化利用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非金属硼基材料催化低碳烷烃制烯烃的路线,实现了低碳资源临氧催化转化过程创新。目前,该项目已经获批建设辽宁省低碳资源高值转化重点实验室,正在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实施创新驱动,人才是关键。”身为一名高校教师,陆安慧须臾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先后培养出1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其中多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学位论文称号。

“稳住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就稳住了东北人才的‘基本盘’,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障。”备战全国两会这段时间,陆安慧格外关注人才培养问题,并为之撰写提案、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能为东北地区人才“引—育—用—留”政策规划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推动高端人才不断向东北集聚,为东北振兴筑牢“人才高地”,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