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国
人民政协网3月1日电(记者 范文杰)“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段时间主要是集中精力整理思路,再抓紧时间调研完善提案内容。”2月中旬的一天,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宁人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建国从调研现场回到律所,顾不上休息,又拿出了准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提案进行修改。
刘建国有很多身份:中华全国律协常务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律师协会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人大法律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优秀律师。有幸成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国倍感珍惜与荣幸:“这不仅仅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当日,记者跟随刘建国走访银川市律师协会、银川天元锰业大厦等地,就他所关注的优化民政社团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冲突、锰基新材料产业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大家表达、倾听、互动,为了更好破解行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以及数字信息产业发展之题。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刘建国对锰产业的发展很是关注。
锰是工业生产必需的基础性大宗原料矿产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和战略资源,也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有色、电子、化工、航天、军工等行业,在新能源电池、半导体芯片、超级钢、石墨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重要性愈加凸显。“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锰资源消费国和进口国,也是最大的锰产品生产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最大规模的锰产业体系。”
“然而我国锰矿资源稀缺,已查明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5.6%,且品质较差,品位大于30%的富锰矿仅占5%,其余95%为贫锰矿,锰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90%,近五年锰矿石年均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刘建国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锰产业发展新趋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锰资源供给体系,实施锰资源战略储备,加快储备基地建设,对于保障我国初级产品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刘建国计划和住宁全国政协委员何晓勇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将锰矿石和锰锭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建立国家主导、企业参与的锰资源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同时,利用宁夏中宁县良好的基础条件,布局建设金属锰国家级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加快推进当地年产300万吨高纯硫酸锰项目投产达效。
采访刘建国,能深切感受到两种角色在他身上的呈现:身为一名律师,为农民工讨薪、为残障儿童提供资助、为老年夫妻依法维权……尽应尽的责任;身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为履行好职责、反映好民意做足准备。
谈及今后的履职,刘建国表示,要多下基层调研,多与老百姓接触。“要践行‘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的使命要求,走出去、沉下去,把社会各界真实的声音反映上来,积极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