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刘洋 王双)一颗柑橘从树上落地,可以产生多大经济价值?柑橘皮可制作陈皮,果肉可做成罐头,还可从柑橘提取果胶、类黄酮、香精油、辛弗林等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在接受采访时,以一颗柑橘为例,算了一笔经济账。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准备就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果胶以前依赖进口,现在我们可以生产,也可以卖到国外去。”作为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领域的食品工程专家,单杨从事食品加工研究已有三十多年。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他曾主持研发“柑橘加工副产物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促使中国柑橘果胶和香精油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并逐步替代欧美进口产品。他还带领团队创新研发柑橘加工原料绿色贮(冻)藏技术,解决了柑橘加工原料不能周年供应的瓶颈。通过物理的、绿色的方法延长保鲜时间,为果农和企业带来更多收入。
“湖南是柑橘资源大省,中国类黄酮的市场份额也占到国际市场的80%以上,然而终端的产品却还是由一些国外品牌在做,这一步还是有差距。”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真金白银”,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是单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从柑橘的生理落果里面提取到了高抗氧化活性的类黄酮,出口到国外,一公斤可以卖到2000多元,其实像这种落果,从前就是废品,没什么经济价值,但现在,我们对这些落果进行收购,农民每亩地就可以额外增收1000多元。”单杨认为,可以探索在主产区把农产品的生产与贮藏加工业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就近带动更多村民回乡就业,还能进一步带动餐饮、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并强调“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在单杨看来,一号文件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划出了重点。要探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思考如何把第一产业即种养殖业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把当前发展较弱的第二、三产业即农产品贮藏加工业和流通业做大做强。通过打通农产品从生产到精深加工,再到流通的“内循环”,从而打通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化渠道。
去年12月,洞庭实验室(食品工程与安全)揭牌成立,单杨被任命为洞庭实验室主任。“我们的团队和科研队伍希望通过这类平台和机构,为湖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尤其是围绕湖南的大宗农产品,如粮食、油料、畜禽肉类、果蔬类等的精深加工,甚至是人类大健康方面,去做一些前沿性的、前瞻性的工作,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攻克目前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单杨说。
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围绕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到基层的龙头企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探寻如何从政策、科技和平台建设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该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