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陈晶)近年来,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及其所致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快速攀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60岁以上人口中一种以上慢病患病率为75%,高血压58.3%,糖尿病19.4%。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慢病支出占70%左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实现造成巨大挑战。
“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治疗主要是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普遍缺少对因治疗。”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告诉记者,中老年患者常同时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需要服用5种以上药物,而且是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这些疾病属于共患病,有共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即热量摄入过剩造成体重超重或腹型肥胖。实践证明,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预防(不得病),去除危险因素就可以使多种共患病同时长期缓解(逆转),即恢复健康,不需服药。
“病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去除危险因素是这些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对因治疗,而对因治疗是最理想、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治疗。”姚树坤直言,它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得以实现。
姚树坤坦陈,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对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治中的地位普遍认识不足,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和各级医院的专科医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亟待提高,难以履行新的医学模式和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在姚树坤看来,应聚焦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治中的对因治疗地位,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能去除病因、切实降低慢病患病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医疗支出,需引起政府、医务界和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同时,应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职能与责任。此外,姚树坤认为,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必须培训培养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要把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在医疗过程中,并对其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