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付振强)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楠有位始终让他敬畏的老朋友——“手术刀”。
身为医者,必须敏捷、坚强、果断,同时也要和蔼、仁慈、精益求精。正如1938年9月,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倘使我们中间有一个人不尽职,结果大家都要遭殃”。
吴楠对心中的这把“手术刀”也是常怀敬畏。他说,委员履职和做手术异曲同工,要在实实在在的“堵点”上下功夫,让“手术刀”精准落在“病灶”上,才能真正“治病救人”。手术台上,吴楠一直追求“如何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谈到履职,吴楠想得最多的是“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帮助到百姓”。
虽说是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吴楠与政协的情缘或始于2008年。彼时的他刚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成为发扬“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良传统的一员,在其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过程中,他的政治品格、专业水平、合作共事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2019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吴楠完成一年半的援藏任务归来。在西藏大学医学院挂职院长期间,他肩负着崇高的援藏使命,满怀信心,干劲满满,还与“提案”首次结缘。
“没有一家直属附属医院,是无法建设一支高素质临床课程教学力量的。”吴楠在援藏期间调研时发现,西藏大学医学院是藏区培养高等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但彼时医学生培养模式较为落后,教学力量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地为边疆地区培养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为此,他专门针对培养模式、人才师资、培养平台等展开调研,返京后又虚心请教全国政协委员和援藏专家干部进行研讨。历经几个月打磨,最终一件关于《对西藏高等医学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党派提案提交到十三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并得到教育部答复。
采访时,吴楠激动地向记者分享起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建设落地的喜悦。“这项工作落地是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能参与其中也倍感激动和欣慰。”提案办理的成果转化为了实际成效,用吴楠的话说:“这是鼓励,更是鞭策。”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更大的履职平台上,吴楠想着, “要成为一名好专家,才能做一名好委员。”他说,人民政协是政协委员履职的大舞台,只有立足本职善作为,履职尽责敢担当,才能不负人民重托,这是一名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
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吴楠的“委员作业”上写下了“防”和“检”两个关键词。
“医学队列研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病研究首选设计,能够阐明慢病发病机制,探索高效防治技术与模式,提升重大慢病防治效果。”吴楠认为,有必要在国家层面上,遴选一批基础扎实、发展前景良好的综合及专病典型队列,推出一套符合我国重大慢病提升需求的重点队列评估、支撑、转化、进入与退出机制,在国际医学科研与健康保障领域树立中国标杆。
“城乡居民健康体检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举个简单例子,体检一旦出现问题,到医院后是不是有的还要再重复检查一遍?”在吴楠看来,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还有过度辐射风险。所以,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全链条管理,建立“医联体+”,深入推动体检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合作,深化开展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体检筛查数据与后续相关医院对接就很有必要。
走下手术台,直上“建言堂”。“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能够去帮助更大层面、更多人,对我来说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履职和做手术类似,都要从单一切口入手,以小切口的提案反映大民生,才能为群众办实事,为百姓谋幸福。”吴楠说。
从谋一隅到谋全局,吴楠对所提交的提案精雕细琢。两会前夕,他还在虚心向“老委员”及专家学者请教。内容改了又改,调了再调,心中时刻紧绷着“一纸提案惠民生”的弦。“我自己首先要研究明白,提案内容才能讲明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