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付振强)“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粮食消费结构时发现,饲草已成为保证大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种康表示,饲草不同于作物的生物学特征,饲草育种依赖于饲草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因为基础生物学知识缺乏,阻碍了饲草育种进程,而优质饲草品种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饲草有着明显不同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产业目标性状。种康介绍,我国饲草基础研究起步晚、规模小,饲草基础生物学研究的薄弱也造成了我国草种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种康认为,加强饲草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系统研究计划和建制化力量布局势在必行。
种康建议,设立饲草基础生物学与生物育种技术重大专项,建立饲草研究范式,以典型饲草种类为模式,系统梳理饲草基础生物学问题,解析饲草优异生产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快速提升饲草育种水平。
“此外,可组建建制化的研究机构。”种康举例说,如可组建饲草生物学与种质设计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加快前沿理论和技术突破,实现饲草种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