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贾元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空间互嵌在民族地区互嵌式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们发延认为,在民族地区加快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空间互嵌助推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嵌入,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们发延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历史、民族风俗、生活习惯和人口结构等原因,部分民族地区城市仍存在单一民族区域性聚集较严重的现象,部分各民族互嵌式社区与产业结构、就业布局、文化建设等结合不够紧密,“嵌得进、稳得住、留得下”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
对此,们发延提出,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居住纳入城乡建设相关规划,发展城镇互嵌式社区。“比如在商品房开发销售交易上,明确互嵌式居住比例要求。”
们发延认为,在城乡建设中,还应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可将民族地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相关工作纳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测评指标体系,强化正向激励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