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国之大者”,聚焦民之关切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热议社区养老服务问题

2023年03月13日 16:5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3日电 (特邀委员记者 李庆忠)养老问题既是关系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国之大者”,又是关乎千家万户安康幸福的民之关切。3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委员小组会议上,委员们针对界别热点问题“更好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热烈发言,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和调研情况,履职尽责,建言谋策,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会议由全国政协常委、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主持。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强化社区养老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黎勇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他对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有深刻认知。他认为,必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职责,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支撑、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数字赋能适老化惠民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支持社区发挥作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针对部分社区养老功能性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蒋丽英建议强化顶层设计,“要将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内容之中;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健全全行业、全领域、全链条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布局社区公共卫生资源,改善高质量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多地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经验。针对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基本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个别地方较难购买优质养老服务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胡静林建议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统筹推进服务供给端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照护服务规范,确立护理服务人员资质和服务等级标准,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提高长期照护职业认同度。

“应根据老年人居住及健康现状,合理布局社区公共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十五分钟圈’辐射作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诺敏认为,应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针对社区养老问题堵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给出建议:设立康复、照护职称序列,畅通专业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建立白名单,为提供养老服务软项目,如餐饮、理发、个人护理等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补偿,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改变养老补助发放方式,补助金可用不可兑,盘活和促进社会服务。

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让特殊群体老有所养

“要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从而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融合,形成综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建议,在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系的过程中强调“自助”“互助”“共助”和“公助”四种理念,要从“由社区提供照顾”和“向社区提供照顾”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重新界定,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各自作用。“同时要重点为经济困难、高龄、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失能等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精准化服务。”莫荣说。

对于特殊群体养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提出,应特别关注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养老兜底问题,统筹残联、社会及社区的康复资源,提供康复服务;做实做细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做好信息无障碍工作,推广社区医疗咨询等网络服务。

对于特殊困难老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指出,应打通“老有所养”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相结合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身心关爱服务。

作为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会会长,对于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国政协委员刘启芳表示,要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中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

“社区养老服务,难在统筹,重在精细精准,贵在共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建议,要统筹社区各类服务载体,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多渠道筹集失能、重残老人的专业护理费用问题;统筹民政的“社区适老化改造”和残联的“重度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统称为“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特别是加装电梯和洗手间等摔倒风险较大空间的改造,提高政策的保障服务效力。

针对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足,新建居住区配套养老设施尚不完善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戴均良认为,应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这是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重中之重的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张晓敏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仍存在收支失衡、运营难以为继、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缺乏等问题,他建议,应建立设施建设和服务监测标准,健全社区服务定价规则,鼓励优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品牌化、规模化运营。

(特邀委员记者系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