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要闻
“党派+”让职能发挥更有“厚度”
江门市新会区政协激发民主党派履职新活力纪事
人民政协网4月4日电(记者 揭春雁 通讯员 杨双云 钟国权)“我们提交的两份提案被列入区政协2022年十大重点提案,并获评年度优秀提案。”
“我们开展‘党派+’联合调研,能取长补短,实现1+1>2的效果。”
“我们制定了2023年参政议政工作计划,要求每位委员至少提供两条提案线索……”
3月24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政协召开政协主席与民主党派协商座谈会,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在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党派+”是新会区政协近年着力打造的协商民主创新品牌。通过“党派+”,新会区政协引导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选准调查研究的切入点,持续提升协商的精度、深度和温度,一批高水平的协商成果顺利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
据统计,2022年,新会区政协联合各民主党派以“专委会+党派+联络组”履职模式到基层面对面协商80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近百条。
如,新会区政协组织专委会联合民主党派、镇(街)联络组聚焦高标准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协商建言,围绕优化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完善产业链条等重大问题,现场调研18次,召开专题协商会议5次,主席议政会议2次,倾听企业呼声,了解园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形成《推进园区优化再造,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和《加快推进罗坑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等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园区建设出谋划策。
民革新会区委员会主委林子瑛在3月24日的座谈会上分享了过去一年取得的履职实效和喜悦。民建新会区委员会主委叶荣杰也带来了喜讯:2022年度,新会区政协通报表扬的15件优秀提案里,民建成员的3件提案获表扬;6篇优秀社情民意中,民建成员亦占其一。
“党派+”的实施,激发了新会区各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干劲和热情。
在今年召开的新会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新会区7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提交的提案占了会议收到提案总数的24%。在最新出炉的新会区政协2023年度十大重点提案中,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提案占比高达70%。
在座谈会刚结束后第三天,致公党新会区总支部委员会第一时间携提案《关于突出“侨”“红”文化特色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与新会区政协罗坑联络组深入罗坑镇芦冲古村落、下沙村林锵云故居以及石咀村林氏家庙等地开展“党派+”调研。
“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冲锋号在全省各地吹响,如何将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是我们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方向。”致公党新会区总支部委员会主委肖文鑫说,“结合党派职能,我们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突出‘侨’‘红’文化特色,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协提案,旨在探讨新会区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致公党熟悉侨务工作,有其党派特色优势;罗坑镇联络组扎根基层,熟悉本地情况。我们开展‘党派+’联合调研,能取长补短,实现1+1>2的效果。”区政协罗坑镇联络组组长梁安祺说。
4月至6月是新会区政协的“百日调研季”,区政协各专委会将联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党派+”形式全面开展“2023年高质量发展调研”专项行动。
“我们将结合《新会区‘百企兴百村’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与农村结对合作,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平衡发展。”新会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钟炳超表示,将在指导民营企业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化农业种植、养殖上投资助力,以及借助电商和互联网平台探索拓展“一村一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积极履职。
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主委邵冰心也列出“委员作业”:重点围绕新会区冲刺千亿GDP强区的目标任务,找准履职发力点和突破口参政议政,“提高调研广度、深度、精度,做到先调研后建言,力争做到年内市、区政协委员每人提交精品提案不少于1件。”
“我们制定了2023年参政议政工作计划,要求每位委员至少提供两条提案线索,建立线索库,确定区委会重点提案方向。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重点在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等领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议政。”民进新会区委员会主委林海顺如是说。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要注重守正创新,学深悟透中共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深刻领悟全国‘两会’精神,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新会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华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也满怀期待。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