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文明之光——敖汉史前考古成果图片展”举行

2023年07月10日 17:2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赤峰7月8日电(记者 付裕)7月5日,“文明之光——敖汉史前考古成果图片展”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举行。展览通过多幅图片的形式,讲述了敖汉史前考古经历,展现了敖汉史前考古成果。

微信截图_20230710172127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接壤,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敖汉旗史前文化厚重,素有“人文敖汉”之称。

敖汉旗的史前考古工作开展得很早。1960年,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在石羊石虎山发掘了一座墓葬,发现了不同于已知考古学文化的遗存。1973年,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敖汉旗文化馆对小河沿公社老哈河、蚌河流域进行了调查,发现遗址6处。

1974年,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敖汉旗文化馆等单位对三道湾子、四稜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四稜山遗址首次发现红山文化陶窑址6座。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对大甸子遗址进行了试掘,清理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57座,1976、1977、1983年又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累计清理墓葬804座,发掘居址22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文化馆联合在敖汉旗境内开展了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共发现遗址4000余处,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中居于首位。

在文物普查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等单位开展了连续的考古工作,其中,1983年发掘了兴隆洼遗址,此后又进行了七次发掘;1984、1985年,对小山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1986年,发掘赵宝沟遗址;1987年,发掘了孟克河左岸的小河西遗址;同年,对敖汉旗西台遗址进行了发掘;1988年,发掘了孟克河右岸的榆树山和西梁遗址。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考古工作者陆续提出了小河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西文化的命名,加上此前命名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下,建立起了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完整、连续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在全国主要考古学文化区中占据前列。

微信截图_20230710172139

21世纪以来,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敖汉旗的史前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01~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包含三个地点,第一地点为兴隆洼文化中期大型聚落,第二地点为红山文化晚期中型环壕聚落,第三地点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期小型聚落,为研究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材料,也为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及早期国家形态研究增添了新的视角。

微信截图_20230710172150

2001、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博物馆对四家子镇草帽山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确认其为一处红山文化晚期祭祀和埋葬遗址,分东、中、西三个地点。2012年,在对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进行测绘时,发现人像残件,随后进行了调查与清理,最终完整复原一件目前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整身陶人像。

2013年,赤峰市博物馆、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对七家红山遗址进行了发掘,进一步丰富了有关红山文化聚落的认识。

202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敖汉旗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对敖汉旗玛尼罕乡西大梁遗址进行发掘,此处遗址为夏家店下层居住址,本次发掘将丰富夏家店下层文化内涵,完善敖汉旗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为研究夏商时期中原与北方地区文化交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新资料。

微信截图_20230710172200

除上述发掘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还先后对教来河、孟克河流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区域系统调查,发现不同时期遗址百余处,对不同流域不同时期的遗址数量、分布及聚落形态演变等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连续、不间断、高水平的考古工作,揭露出了敖汉旗厚重的史前文化积淀,造就了敖汉旗在全国考古界的良好声誉,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