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
“《张朝阳的物理课》线下演讲暨第二卷新书首发”活动举办
8月18日,“《张朝阳的物理课》线下演讲暨第二卷新书首发”活动举办。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发表线下演讲,围绕“非球形天体的引力势”展开一场硬核烧脑的推导演算,并官宣《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正式发布。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CUSPEA学者、哈佛物理博士楼宇庆也来到现场进行了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张朝阳分享了自己物理课直播近两年的经验和感受,“长期坚持,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他表示,这种将传统物理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结合,不止有推导演算,还可以通过书籍、短视频、直播跟很多人进行交流。他介绍,《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可以作为物理专业的辅助读物,对一些物理问题的处理方式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演讲开始,张朝阳从新书中的特色章节出发,围绕“非球形天体的引力势”,借助勒让德函数展开求出了旋转对称椭球体的外部引力势,并由此求出来地球的潮汐形变以及地球对月球的力矩。相比于海水的潮汐计算,这次计算考虑了地球潮汐形变所导致的引力势修正。
线下演讲持续近2个小时,黑板写满了推导公式。楼宇庆点评道,虽然满屏公式看着有点眼花缭乱,但是可以让大家了解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人在做的事情。随后,楼宇庆与张朝阳关于探讨“如何观察月球在远离地球”开展快问快答,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有学生现场提问“为什么要学习物理,以及学习物理究竟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张朝阳表示,“某个民族某一段时间大家都喜欢把物理或者科学作为一个时尚的话,对这个国家还是很有好处。学点科学知识挺重要的,让我们大家都变得科学起来,想问题都有逻辑,都有推理。”
物理演讲结束后,张朝阳、楼宇庆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代表一同宣布《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正式发布。据了解,《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是在直播课的基础上,综合第67-127期课程内容的相关文章合集。本书延续了“以基础的物理、数学知识,研算我们存在的世界,获得本质的恍然大悟”这一初心,围绕牛顿力学与天体物理、洛伦兹变换、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和热传导五大部分,针对不同领域的有趣问题进行详细推导、计算。
相比第一卷,《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更注重探讨问题的新颖性、独特性,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更深入、复杂度更高,用到的数据工具也更难。例如,在电动力学部分,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研究了电磁现象的规律,深入分析了电动力学与相对论及洛伦兹变换的关系,使读者对于整个电动力学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书中还会围绕一个问题,综合各个物理学分支的知识,用以解析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在探讨磁场抗磁原理时,书中从考虑磁矩的力矩、磁场对原子能级的影响,以及量子力学中带电粒子的抗磁性等角度入手。这不仅仅局限于电磁学的分析,还融合了量子力学的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段文晖表示,本书“摒弃了传统物理教科书的系统章节模式,围绕精心挑选的物理问题展开演算和分析,体现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富有启发性”。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院、“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评价,书中呈现了“读得懂、用得上、能吹牛的有趣又硬核的物理学”。
在《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二卷中,张朝阳再次表达了“研究式学习”“碎片化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他将物理学知识与技能比喻为“二维平面古城”,形容“研究式学习”的新奇体验。他表示,研究式学习不是被动地、单一地按顺序接收传统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要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是怎么回事”。即自己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大概地翻书或搜索,再自己进行推导、计算。张朝阳建议,读者同样也可以用“碎片化学习”的方法地阅读此书,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拿出纸和笔、边读边推导。
在搜狐视频打造知识直播平台背景下,《张朝阳的物理课》于2021年11月5日开播,每周五、周日中午12时直播,已进行了160余期。张朝阳认为,“书籍是人类更古老的存在,阅读的乐趣不会消失。”所以尽管物理课有了直播和短视频,也还是要有书。
此次第二卷书的出版,从内容上更加深入、继续呈现基础物理的星辰大海与知识魅力。在张朝阳看来,希望大众了解物理,将其作为一个通识来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也表示,“不管是从传播科学精神的角度,还是从通识教育普及的角度,这本书都很有意义。”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