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来“浙”里看亚运

杭州亚运会“气氛组”是怎么练成的?

——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出圈”背后的故事

2023年10月18日 22:44 | 作者:张佳琪 杜晓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0月9日电(记者 张佳琪 杜晓航 )“沸腾了,全场球迷合唱”“体操运动员出场方式好有趣”……杭州亚运会期间,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多次因热搜“出圈”。这个包括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的大型场馆综合体,如何将竞赛保障与观赛氛围同时“拉满”?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场馆相关工作人员。

提升体验感,秘密在“体育展示部”

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竞技体操选手出场时的动态肖像给了观众很大震撼,网上随即出现热评:“这届DJ是懂出场的。”

屏幕搭建、灯光音乐、动态肖像,以及暖场,这些都是体育展示工作的呈现。黄龙场馆群体育展示团队相关负责人赵阔表示,每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体展领域都会“绞尽脑汁”设计方案,更好地服务于运动员展示需要。“早在亚运会筹办之初,团队就提出了动态创意。我们希望运动员一亮相就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也考虑了高层观赛观众的感受,希望他们能看清运动员的面容。”

4

动态肖像展示画面

为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竞技体操,体展部还耗时两个月,制作了由浙江籍运动员出镜的短片,涵盖训练镜头和往届亚运会风采。赵阔介绍,“短片看起来像微电影一样,能帮助观众迅速、直观地了解竞技体操的各类项目。”对于网友评价的体育小项片头像电子游戏里“选择出场英雄”,赵阔解释,选择的过程就像一个“带感”的小标题在吸引大家的目光,这种形式比较有新意。“从场内外的反馈来看,团队的设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96

(体育展示团队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

不同于室内场馆,室外场馆气氛往往能达到“排山倒海、山呼海啸”之势。当中国男足亚运队5比1战胜印度队时,全场3万多名观众开启大合唱《我爱你中国》,让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新闻发言人徐家伟久久难忘。“体育展示对于调动现场气氛具有关键作用,室内外情况不同,项目不同,比赛结果不同,体展内容也不一样。”徐家伟介绍,运动员入场希望场上“热”起来,落后的时候希望给点激励,赛后情绪不能调动太高,否则不利于观众散场。“体育展示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的来说,气氛会调动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

场馆“换装”不留一颗螺丝

亚运会期间,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承担了足球、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水球5个项目比赛任务,其中三馆联动的训练和比赛日有7天,两馆同开的有4天。为保证场馆运行工作平稳有序,黄龙体育中心建立了竞赛场馆“馆长制”,上线DRS综合管理系统,指挥层可实时监测场馆群内3个竞赛场馆和1个训练场馆,确保赛事全程可管可控。

(杭州亚运会竞技体操男子单杠决赛颁奖仪式现场)

因先后承担竞技体操、蹦床、艺术体操比赛,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有重要的转场任务。“9月29日竞技体操结束之后,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次转场。”黄龙场馆群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主任张英表示,29日晚7点,30多位拆卸工人进场工作,加上大会工作人员、志愿者,最高峰场内约有200人同时作业。一直到凌晨2点,6辆大卡车载着所有物资顺利撤离。最后清场,大家要确保一点木屑、一颗螺丝都不能留下。30日一早便开始新场地的铺设、线路调整以及灯光、音响、播报的联调联试。“仅用了30个小时,我们比原计划提前6小时转场到蹦床比赛项目。”

采访时,张英还跟记者聊到一个细节。按照工作人员提前到场的要求,只要上午有比赛,不少人早上5点多就从家里出发赶往赛场,晚上离场已是深夜。徐家伟也对团队充满了敬佩:“吃苦耐劳是大家身上的宝贵品质,虽然工作强度大,大家都扛下来了,没有一句怨言。”

随着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频频“出圈”,体育展示部也跟着“火”了一把。张英告诉记者,竞赛期间,场馆群内部还在“暗暗较量”——哪个场馆更受欢迎、哪个现场氛围更好,“有了体育展示工作的‘竞争’,也就有了大家看到的精彩。”

69

(黄龙体育中心场馆群体育展示团队部分人员合影)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