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3年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相关报道
庐山:越读越有味 杏林春意浓
静拥青翠,杏林春暖……世界文化名山、“人文圣山”,庐山确实是一本读不完大书、活书。
“一千多年前,朱熹在这里讲学,留下了著名的《朱子白鹿洞教条》。目前保留收藏了164块明清碑刻,省书院研究会也在这里……”站在朱熹题刻的“敕白鹿洞书院”“白鹿洞”“枕流”等碑刻前,庐山白鹿洞书院所长杨德胜欣然向大家讲述书院的“前世今生”。
市政协委员、市青少年书画苑负责人赵珣,每年组织学生在白鹿洞书院和秀峰摩崖石刻等地开展书法研学活动。他还是今年3月成立的市政协书画院的副院长。“这是九江市县级政协第一家,是市政协深入推进书香政协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展示政协工作的窗口、服务中心工作的抓手以及传播庐山诗词书画文化的平台。”
“杏林”是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董奉,与张仲景、华佗齐名为“建安三神医”。三国时董奉在庐山治病救人,“杏林春暖”典故就出自于此。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策应中医药强省战略,九江市、庐山市高度重视对杏林文化的挖掘与建设,积极打造中国庐山杏林中医药文化产业园项目,组建了以庐山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以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为领导的项目现场推进工作小组。
作为庐山市项目现场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协主席赵木林先后组织带队前往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张仲景家乡河南南阳、李时珍家乡湖北蕲春等地学习考察,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了十余次有政协委员、专家和群众代表等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逐步理清了庐山杏林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并形成项目工作方案,上报后得到一致肯定。
“推动杏林文化项目建设工作,首先要研究杏林精神,即中医药领域的医风医德双重建设,如何与大健康相结合,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在赵木林看来,“庐山应充分挖掘、传承、创新杏林文化精神,让杏林故事在庐山传承,让杏林文化再次发扬。”
《关于弘扬杏林文化,着眼杏林中医药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庐山杏林合作基地,打造庐山杏林文化发源地品牌的建议》……近年来,左帮贵等一批批市政协委员持续为杏林文化鼓与呼、助与推。
困扰庐康中药谷多时的林地流转纠纷问题解决,也离不开市政协“有事先商量”的推动。刘宏初说,当时我们把协商议事会搬到了项目现场,迅速妥善解决了项目一期山林流转矛盾争议,并就二期2000多亩山林流转问题争取到了村组和群众代表的支持,让企业安心投资、一心发展。
走进山南庐康中药谷,育苗基地里的1万株铁皮石斛长势喜人。
杏林遗址园、温泉度假区、庐山市中医院、庐康中药谷、中药材种植产业……如今,庐山杏林中医药产业园蓝图已绘成现实,该项目已纳入江西省重点项目工程,计划今年6月开工建设,明年“十一”建成运营。
“要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传承下来。”赵木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调研、视察、民主监督、“有事先商量”等各项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为全力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庐山画卷增光添彩。
编辑:董雨吉